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B >> 别了,“不列颠尼亚” >> 正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堂实录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堂实录   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 范越丽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

一、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导入新课

  大家看到的就是68年前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当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在二战期间,不仅是日本法西斯心狠手辣,在欧洲,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对欧洲人民犯下的罪行更令人发指!
 二、资料交流并谈感受

  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现在各小组将图片拿上来投影展示,边看图片边介绍。   (各小组展示图片,并介绍。)

  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师:在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答略。)

  师:虽然我们收集的资料和图片不尽相同,但是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那就是压抑、窒息、悲愤、沉痛。
  三、写作背景介绍 

  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四、相互质疑,探究写作意图

  一个如此有名的记者为什么要写一篇早已众所周知的新闻呢?发生在奥斯维辛的惨剧早已离我们远去,为什么又重新提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将你们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圈出来,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然后找出一个你们认为最难的问题向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来。我们把这个环节叫做“相互质疑”。   (学生思考、交流、提问、答问。)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些问题(多媒体展示)。有些同学们已经问过了,有些还需要我们讨论一下。   多媒体显示:       1、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

  2、怎么理解这个细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3、第13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4、怎么理解第14段“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5、课文第6段“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还有末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两句话的意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针对课文进行了探究,我向大家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已有所了解了吧?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给我们谈谈。   (生答略。)

  小结: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五、精彩语段赏读

  本文有很多地方写得很精彩,虽然作者没有正面去控诉德国法西斯的暴行,但文中的叙述却已深深震撼了我们。请各组推荐一段文字并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   (生朗读。)

  师:他读的怎么样?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应该怎样读?他哪些方面做的不够?我们再请另一位同学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老师觉得第9、10两段给我的震撼很大,作者在这里用自己实实在在的内心感受去感染了读者,我们虽不能亲见,但我们可以想象到那种残忍,这些文字使我们也跟着窒息、震颤。现在老师给大家读一读,同学们也来点评一下老师读的如何?   (生点评略。)


六、谈收获

  师:我们看新闻通常是为了获取新信息,那学了这则新闻,你从中获得了什么?   (生谈略。)
  七、结语

  是的,这篇文章给我们的震撼实在太大了,让我们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因为忘记历史,就会使悲剧重演!(多媒体显示警示句)最后,老师向用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和平宣言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一百多年了,我们在寻找家乡;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地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一百年的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但不曾毁掉我们的梦想──我们百年来对和平的梦想……”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下课!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战纳粹美女军官用囚犯人皮做灯罩
    新华通讯社简介
    老记揭秘香港回归“世纪新闻大战”
    香港回归时查尔斯日记原文
    见证回归,终生回味
    邓小平舌战英相
    香港今昔
    西安市民的回归记忆
    奥斯维辛集中营
    香港书写新的辉煌──国际社会评香港…
    奥斯维辛──犹太人永远的痛
    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鉴赏
    精确·凝练·鲜明·庄重──《别了,…
    见证历史,演绎尊严──解读《别了,…
    平中见奇的佳篇──评析《别了,“不…
    让史册永记回归的时刻──评析《别了…
    回来了,HONG KONG──《别了,“不…
    学会用“眼睛采访”,多写实录性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赏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提示
    客观的事实 主观的印象──《奥斯维…
    “奥斯维辛集中营”简介
    粉碎魔窟──苏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
    二战简介
    “普利策新闻奖”简介
    《辛德勒名单》简介
    苦难记忆──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
    纪念曾经 为了不忘却
    香港简介
    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 轻描淡写…
    《短新闻两篇》点将过关
    重返奥斯威辛──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
    安妮日记(节选)
    《短新闻两篇》电子教材
    《短新闻两篇》整体把握
    《短新闻两篇》问题研究
    《短新闻两篇》关于练习
    《短新闻两篇》教学建议
    《短新闻两篇》教学建议
    解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短新闻两篇》词语解释
    不是新闻的“新闻”与没有新闻的“新…
    奥斯维辛,历史不会忘记
    奥斯维辛的阴影
    联大特别会议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
    《短新闻两篇》题目简说
    《短新闻两篇》写作背景
    《短新闻两篇》作者简介
    《短新闻两篇》释疑解难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和显示意义
    《短新闻两篇》思想方法与典型例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短新闻两篇》词义辨析
    《短新闻两篇》结构分析
    《短新闻两篇》朗读提示
    《短新闻两篇》课文点评
    《短新闻两篇》语言特色
    《短新闻两篇》中心思想
    《短新闻两篇》问题探究
    《短新闻两则》教学设想
    《短新闻两篇》多音字辨析
    《短新闻两篇》文体知识介绍
    《短新闻两篇》生字注音
    《短新闻两篇》精彩句段
    《短新闻两篇》内容简介
    《短新闻两篇》写作借鉴
    《短新闻两篇》课后测试卷
    《短新闻两篇》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后解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短新闻两篇》形近字辨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短新闻两篇》教学杂谈
    《短新闻两篇》课文导入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堂实录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短新闻两篇》有关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