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 树 金 龟 子》教学设计 一.作者简析
本文作者法布尔(1823——1915),幼时就爱上了祖母家的白鹅、牛犊和绵羊,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长大后,虽然做了教员,但他立志要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数十年如一日,他潜心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观察研究昆虫,著成200万字的《昆虫世界》。
二.教学目标
1.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并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2.搜集昆虫的相关知识,激发热爱昆虫的感情。
3.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
四.课前准备
⒈借助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查找有关金龟子以及其他昆虫的图片及其相关知识。
⒉仔细观察一种昆虫,并写下观察日记。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
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并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教学设计
课前学习:
1.以协作组为单位,去郊外观察某一种昆虫,并作好记录。同时,借助书籍、网络资源对所观察昆虫作进一步的了解。
2.写一篇观察日记。
布置任务: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感受,就你所观察对象的外形特征、动作、生活习性等任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25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夏日来临,飞虫成了田野的点缀,或许也干扰着你的学习和生活。然而,他们却能成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朋友,这是为何?下面,我们到《松树金龟子》中探个究竟。
课堂内容:
(一)提出问题
1.认真读完课文,说说你了解松树金龟子的哪些知识?
2.同学交流收集的有关松树金龟子的材料,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
3.对于松树金龟子,有一些方面作者还无法解释,对此作者是持什么态度的?
明确:作者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的说明。如“它们可能要到深夜才交配”,“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我无法作证”,“还没有搞清楚”都能说明作者有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质疑
提出自己对课文感兴趣的问题,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可查找相关资料。
如:搞清楚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有何意义?
(三)问题探究
1.松树金龟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作者对它持什么态度,我们应该对它持什么态度?
明确:作者对金龟子充满着人文关怀。我们也应该与昆虫和谐相处,走进自然,热爱昆虫。
2.假如你是农村技术员,一果园中出现大量金龟子,严重危害果树,你能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吗?
(强化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保护自然。)
(四)拓展迁移
推荐同学所写的观察日记。
组织学生在协作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篇在班内作交流。
班内交流,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
互评推荐理由。
设置一、二、三等奖,并请同学交流活动感受。
课后学习:
1、课后将文章进行进一步地修改,并将修改前后的文章分别进行打印。
2、学生联系学校,将文章整合成册,人手一份,仔细阅读,提出建议与意见。
课堂小结:
看到法布尔与昆虫如此的和谐相处,我们似乎也有了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冲动。相信,如果我们也如作者那般对昆虫渗透了人文关怀,我们也一定能成为那些虫儿的朋友的!
《黔之驴》教学设计
一.任务分析
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而且要使学生学习动作和心理状态描写的方法,并且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页下注释疏通文意。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理解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中两个形象所带给人的启示。
四.课前准备
课前把知道的有关的这个寓言故事讲给父母听,找找原文与你所了解的故事内容有何不同。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疏通文意,概括主要内容,说出文中两个形象的特点,故事的寓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交流学生知道的寓言故事,激趣导入。(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疏通文意
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文章的翻译,老师质疑。然后把学生分为两大组,互问互答,交流文意。老师板书重点字词。
三.整体感知
学生结合想象复述文章,做到声情并茂。
合作探究,文章的内容及写法
1. 从词语运用,形象塑造以及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构思特点等方面体会课文的妙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课文。 示范: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 “屏展蔽林间窥之”一句中的 “蔽”用得好,“窥”用得更妙,意思是“偷看”,现在仍然适用,“窥视”、“窥探”,一个“窥”字,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学生归纳交流文章中准确生动的词句(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语)
2. 形象塑造,对比鲜明,相映成趣。
文中有两个鲜明的形象,讨论交流其特点。
归纳:明在写虎,暗在写驴,揭示作者创作意图:以虎衬驴,以驴为戒,用寓言形式揭露官僚贵族貌似强大,实则腐败无能的本质(驴被虎吃的角度)。变换一个角度,理解寓言,虎吃掉驴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3.发挥想象,新编故事
柳先生害驴不浅,自从《黔之驴》一文以后,千百年来,人们对驴心存偏见,驴的名声一败涂地,驴成了蠢笨的代名词。现代教育提倡创新思维、多向思维,咱们来一个奇思妙想编故事,让这头蠢驴、笨驴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战胜兽中之王老虎。
学生可任选一题,编写故事,相互交流。
课后学习
课后找一些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摘抄下来作为积累。
点评:本节课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课堂环节重点突出,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习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传统的寓言故事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