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亲爱的爸爸妈妈 >> 正文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肃穆、荒谬、健忘”等词语,理解其词义并用词造句。

   ⑵ 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⑶ 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⑵ 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⑶ 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3、德育目标:

    文章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文章语言精美,含蓄蕴藉,只有在不断的朗读中,才能领会文章的深层内涵。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探究文章主体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感知文意;理解引文与正文的意义关联,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揣摩语言,体味其丰富的内涵,增强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如恶魔一样吞噬了无数的生灵。法西斯如泯灭人性的怪兽,如一部开动着的杀人机器,中国南京30万不眠的英灵,南斯拉夫7000个善良的灵魂,仍在无声地控诉着法西斯的罪恶。历史为之颤栗,然而历史不能遗忘,罪恶不能遗忘。今天我们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去感受南斯拉夫每年10月21日举行的盛大祭奠活动那“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面”。

  设计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惨剧,你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对和平与幸福,也许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作家及相关资料介绍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课文主体四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本文的叙事脉络。

   ⑴ 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

   ⑵ 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节。

    明确:作者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第一部分写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借莫马·迪密其之口,诉说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冒雨参加盛大的纪念活动。第二部分具体记叙这次纪念活动,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等演出活动。第三部分记述作家的座谈。第四部分写参观纪念馆,从摘录的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可以看出。概括起来,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3、学生筛选文中一些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 学生默读,悉心体会。

   ⑵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小组长记录总结。

   ⑶ 各组选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法西斯屠杀的野蛮残酷,表达了作者对南斯拉夫人民的同情和崇敬,对法西斯分子的刻骨仇恨。

  4、提问:除了与纪念活动有关的文字,作者还写了些什么?有什么用意?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课文还联系到南京大屠杀。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想到了南京大屠杀,那更是惨绝人寰的杀戮,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绝人性,惨无人道。作者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在宽广的层面上突出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另外,课文还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日本作家则是自私的狡辩,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只能引来人们的反感与冷落。作者这样写,意在警示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四、聚焦引文,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

  1、学生齐读引文,筛选关键词句。

    明确:“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关键词为“沉重”“美丽”。

  2、提问:“沉重的记忆”指什么?“美丽的记忆”又指什么?

    学生明确:“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

  3、提问: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学生思考,明确:萨特的话是全文的引子,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萨特说到,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大屠杀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

    面对血腥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五、探究思考,体味标题的新颖独特

  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

  明确:不好。课文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法西斯的残酷。“亲爱的爸爸妈妈”突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让我们想见当年那场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


六、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

  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面。

    (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他们坐在书桌前……

    (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为什么给“人”字加引号?)

  6、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涵义。)

  7、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8、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学生吟诵这些句子,悉心体味它们的深层含义。选8位同学回答。

  明确:

  1、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易激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气氛。

  2、“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是何等荒谬。

  4、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孩子们的生命才起步,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们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6、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7、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地狡辩。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说“日本人”,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鄙弃。许多人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

  8、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情感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


七、课堂小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引文         正文       ↓          ↓       沉重       法西斯的残酷

      美丽      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根据课文引述的死者遗言,任选一条,展开想像,描述被残杀者生前留言的心理活动。

  2、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提示:可以思考文中安格尔的一席话。关键是区别侵略与被侵略。要抓住关键,探究这个日本人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言论的实质是什么,危害是什么。

    也可以联系现实,日本右翼分子公然抹杀历史罪恶,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实给世人一种警示。

    也可以联系伟大作家雨果,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抨击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出一个作家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与雨果对比,这位日本作家的良知哪儿去了呢?


二、语文实践活动设计

  1、请就下面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

    可从两方面思考:我们热爱和平,向往和平,反对战争;但必要时要勇敢地迎接战争,保卫和平。最好利用一些抵辱御侵的史料结合历史事件来谈。

  2、以“国魂下的赤诚”为题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谈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风云,我们新世纪的青少年该怎么办。

    例文: 国魂下的赤诚     不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祖国是东海碧波上升起的太阳,是帕米尔高原上闪烁的群星,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辽阔北国,是花开三月、长莺飞的春色南疆;是敦煌飞天的曼舞轻歌,是杭州西湖的淡妆浓抹,是桂林山水的清奇秀丽,是黄山云海的神秘莫测。可同时,祖国还让我们想起曾经经历的苦难与蹉跎,屈辱与折磨。

    如果说“中国人”这个名称,在过去曾意味着屈辱与不幸;那么今天,它应该代表着奋发与拼搏;而明天,它则应该象征繁荣、强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知道您是否和我一样感受到了肩头的重担;而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不知道您是否和我一样感受到那巨大然而却催人奋进的压力。再过十几年,我们将接替我们的父辈,成为祖国建设的骨干和中坚。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中国人”这个伟大的称号!

    青少年,永远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这个群体对自己祖国的关注程度,将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中国的青少年,如何去谱写那自从有人类以来便延绵不绝的华夏篇章,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我们面对的各种以高科技为背景的经济文化挑战,要求我们以聪慧的大脑、广博的知识、睿智的心灵和火一般的激情去为祖国谱下华彩乐章!

    祖国是什么?要我说,不管对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来说,祖国都是一种魂,是擎天巨树上的落叶飘向大地母亲怀抱时的那一种殷殷深情,是一种使一个国家虽然饱经沧桑忧患却仍然能焕发出生命光泽的力量支柱,是一种使自己的儿女无论身处何方都将魂牵梦绕、日夜牵挂的精神召唤,更是一种流在每个人血管里的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光照千秋与日月争辉的魂!而我们,新世纪的学子,便是那巍巍国魂下永不变心、永不褪色的赤诚!

    朋友们,面对国际的风云变幻,我们该做些什么?从大家自信的表情中,我已找到了答案。
三、开放性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苦难本是一条狗   苦难本是一条狗。生活中,它不经意就向我们扑来。如果我们畏惧、躲避,它就凶残地追着我们不放;如果我们直起身子,挥舞着拳头向它大声吆喝,它就只有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

  跌倒一万次的人也比她幸运。她从娘胎里出来,手脚的末端只是圆秃秃的肉球。8岁时,有了思想的她就想到了死。(  )的是,她无法找到死的方法:用头撞墙,由于没有四肢支撑,在碰得几个血泡、摔得一脸模糊后还是(  )活着;绝食,又遭到母亲(  ):“八年,我千辛万苦拉扯你八年了……”看着母亲的眼泪,她(  )反省:“我要像正常人一样活下去!”

  于是她开始训练拿筷子。她从一根筷子开始,再到两根筷子,日复一日,血痕复血痕,9岁那年,她终于吃到自己用筷子夹起的第一口饭。

  学会拿筷子后,她将腿直立于地,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地面接触的部位从血痕到血泡,从血泡到厚茧,摔倒爬起,爬起摔倒,血水夹汗水,汗水夹血水。10岁,她学会了走路。也就在这年,她有了读书的念头。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她成了村上小学一名编外生。于是,她用胶皮缠在脚上,不管寒暑和风雨,总是早早到校;她用手臂的末段夹笔写字,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的努力,从小学到初中,到自学财务大专。她的名字叫胡春香,她给手脚健全体魄健壮的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

  美国体育运动史上伟大的长跑选手──格连·康宁罕,在8岁那年因意外遭遇一场爆炸事故,致使双腿严重受伤,而且腿上没有一块完整的肌肤。医生曾断言他此生再也无法行走。面对黯然神伤的父母,康宁罕没有哭泣,而是大声宣誓:“我一定要站起来!”

  康宁罕在床上躺了两个月之后,他便尝试着下床了。为了不让父母看见伤心,康宁罕总是背着父母,拄着父亲为他做的那两根小拐杖在房间里挪动。钻心的疼痛把他一次次击倒。几个月后,康宁罕的两条双腿可以慢慢屈伸了。

  于是,康宁罕又想起了离家两英里的一个湖泊。康宁罕心向湖泊,更加顽强地锻炼着自己。两年后,他凭借自己的坚韧和毅力,走到了湖边。从此,康宁罕又开始练习跑步,他把农场上的牛马作为追逐对象,数年如一日,寒暑不放弃。后来,他的双腿就这样“奇迹”般地强壮了起来。再后来,康宁罕经过不断的挑战,成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长跑运动员。康宁罕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      。

  是的,只要你拥有对生命的热爱,苦难就永远而且只能是一条落水的狗。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 不经意:

   ⑵ 断言:

  2、第二段括号中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一项是( )

   A、可怜 依然 怒骂 幡然

   B、可悲 依然 漫骂 幡然

   C、可怜 安然 漫骂 毅然

   D、可悲 安然 怒骂 毅然

  3、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看,以“苦难本是一条狗”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4、本文文质兼美,其中心句是              。

  5、第四段中的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作用是               。

  6、根据上文内容,分别在第四段和第七段空缺的横线上补写上一句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7、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苦难本是一条狗”的名言警句。

  8、文中,作者把苦难比作一条狗,想一想,还可以把苦难比作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比?

〖参考答案〗

  1、⑴ 不注意;不留神。     ⑵ 十分肯定地说。

  2、D

  3、⑴ 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⑵ 以苦难与狗作比,阐明了只要付出努力,就会获得幸福,增强了表达效果。

  4、结尾“只要你拥有对生命的热爱,苦难就永远而且只能是一条落水的狗。”

  5、回环 突出了胡春香学走路的艰难。

  6、只要付出热爱,你就会收获幸福;苍天不会虐待生命的热爱者。

  7~8、略


【备课资料】

一、感受战争的罪恶

  推荐两幅: (一)   这幅作品拍摄于1942年,是在德国法西斯撤离苏联卡契城之后拍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抗击法西斯,苏联人民牺牲了两千万人,几乎每一家、每一户都有亲人牺牲。

  激烈的战争结束了,敌人撤走了,乡亲们涌到战场上寻找自己的亲人。在冰冷的、坑坑洼洼的、泥泞的土地上,人们在寻觅着、辩认着亲人的尸体。近景中那位抬起双臂号啕大哭的老母亲,似乎辨认出尸体正是自己的孩子。中景中正在弯腰察看的妇女,远景上默默致哀的人群,构成一幅悲痛至极的凄惶场面。

  作者从寻尸者的角度去拍摄这个动人场面。但是在当时只宜宣传苏联红军的英雄气慨,便没有机会发表。直至二十多年后,196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周年,这幅作品才被拿出来展览。它不仅在苏联,而且在意大利、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纷纷刊登,反响热烈。作品以此来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作者待考)这是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
(二)   1972年6月8日,越南战争已接近尾声。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对着平民村庄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轰滥炸。

  照片拍摄的是一群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从四处奔跑的情景,特别是中间那个小姑娘因为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不得不赤身露体地在路上奔跑。这个形象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极度恐惧。这个形象撕扯着每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读者的心。

  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灵与肉的深重伤害。美国人早已被这场远离美国而无休止的战争弄得漠然麻木了,但这幅照片重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于是一场反战的浪潮重又兴起。

  不久,越战宣告结束,人们说,是这幅照片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1973年,这幅照片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又被评为年度最佳照片。

  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叫潘金淑,当年9岁。照片成名之后,她成了新闻摄影跟踪的人物。成年后,她移居美国,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经历讲述和平的意义。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还留有当年烧伤的疤痕。

  作者黄功吾是一名战地摄影记者,当年只有22岁。

  附注:据说当时驾驶飞机执行次此轰炸任务的美国士兵看到这张照片时,十分震惊与内疚!因为是他直接导致那个孩子的痛苦,这种心情一直压抑他20多年,最终在一次机会上他见到了照片中的女孩,那个女孩已经长大了!背负着良心谴责的士兵最终得到了那个女孩宽容的谅解,因为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二、由日本作家的言论所联想到的……

  1、日本变味教科书悍然出笼: 日政府态度 放行     4月3日,是历史上值得留下一笔的日子。东京当地时间下午4时,日本政府最终宣布审查了一年的,2002年度开始使用的8种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全部获得通过。一直引起亚洲国家和人民关心和担心的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也竟在其中。

    教科书审查通过后,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和官房长官分别发表谈话。文部科学大臣谈话称,鉴定工作是根据“学习指导纲领”和“邻国条款”慎重进行的。官房长官的谈话介绍了日本特殊的教科书审定制度,解释说鉴定通过的教科书对历史认识和历史观不应视之为等同于政府的观点。接着,他重复了1995年村山首相谈话的内容。
日本国起源 夸张     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教科书呢?看其内容便知一二。编撰者的指导思想倒也直截了当,书中第6页开宗明义:“历史不是科学”。意思是不要向编者讨什么科学态度,更无法苛求其什么科学学风。后来的鉴定意见指出,此话说明不足,与前后文关联不明确,难以理解,结果审定版本中将这一句删除了事。

    对日本民族伟大之处的描述可以说是极尽能事,并称,把活生生的日本民族姿态通过雕刻、绘等方式展现出来,具有世界性的表现力。它远远早于意大利,可以称作日本的巴罗克艺术。称大陆以农耕、畜牧为主的四大文明是“沙漠与大河的文明”,而日本列岛早于四大发明,有着1万年以上的“森林与岩石清水文明”。

    关于日本天皇与教育的关系,送审版本中写到:“1890年在议会召开之前,天皇发布了教育敕语,其主要内容是教育孝敬父母、在非常时期效忠国家、培养近代国家的国民精神,它在各学校被广泛采用,成为近代日本人的人格支柱。”其实,它是日本战前教育思想的代表,在战后早已寿终正寝。鉴定意见指出,如此表述,容易让人误解为教育敕语现在仍然有效和有影响力。审定版本中加上了“1945年战争结束之前在各学校被广泛采用”,仍旧保留了“它成为近代日本人的人格支柱”。因此,一些有识之士批判此书仍在宣传战前军国主义的教育思想。
野蛮的战争 美化   除以上思想内容的错误外,关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事实方面的记述,也是错误百出。关于中日甲午战争(日语称作“日清战争”),原稿中称它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鉴定意见指出,它容易使人误解为当时没有其他解决方案后,审定版本中只删除了“不可避免”4个字,也就得以通过。

  关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的一段,送审稿中称“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鉴定意见指出它容易引起误解后,审定版本改成了:日本政府认为,合并韩国对保护日本的安全和在满洲的权益是必要的,英、美、俄对此未持异议。这样,在1910年,日本在武力镇压韩国内反对派的条件下强行合并。可以看出,修改后虽然删除了合法吞并的外衣,但又在强调对朝鲜开发的“功劳”。

  审定教科书中宣传战争观的章节更令人吃惊。审定版本中称:在有核武器之前各国很容易诉诸战争。战争是外交的手段,是政治的延伸。失败的一方赔款割地,但不应该由全体国民承担道义责任。这就是这本教科书宣传的战争观和战争思想。
侵略我东北 歪曲   书中关于20世纪历史发展的动力一节中,主要介绍的是共产主义与法西斯的抬头。本来世人皆知,二战中由于邪恶侵略而失败的只有法西斯德国和日本,而日本教科书中却将斯大林和希特勒的照片并列,称“斯大林和希特勒相互学习了对方的做法”。

  书中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行为的描述更是千奇百怪。关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记述原文如下:“日本在日俄战争胜利后从满洲排除了俄罗斯的统治并自发撤兵。在满洲南部的关东州日本接受了俄罗斯转让的南满洲铁路的经营权,并获得了中国的承认。日本的这一权益有条约作保证,由于日本的投资,那里的经济获得了发展。”其意思不仅日本的侵占是合法的,而且,日本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于鉴定意见指出,此种表述容易使人误解为日本的权益有平等条约作保证,所以修改后的书中简略为“由于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租借了满洲南部的关东州,并获得了俄罗斯转让的南满洲铁道的经营权”。对日本统治满洲后的状况描述为“满洲国以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但是实际上由于满洲国的实权归关东军控制,也爆发了抗日运动。
南京大屠杀 抹杀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如此简单:12月占领南京。原文括弧中附注一句“这时,由于日军行动民众死伤多数。称为南京事件”。

  在介绍远东国际法庭时又捎带一段:“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多数中国民众(南京事件)。但是对于这一事件的实际状况,由于资料有疑点,存在各种见解,至今仍在争论。”实际上采用了日本式的总体上承认、具体上否认的惯用伎俩。

  关于战争的总结中,教科书送审稿中称“由于日本开头战争的胜利,对东南亚,印度,进而鼓舞了非洲人民独立的勇气”。由于审查意见指出,没有资料证明日本战争对非洲的影响,审定版本中写成了“由于日本开头战争的胜利,对东南亚、印度等许多人鼓舞了独立的勇气”。虽然删除了根本不达界的非洲,但日本解放亚洲的战争论丝毫未改。
战争正义性 没有   关于战争的论述再次提出:“战争是一场悲剧,但是战争难于区分善恶。谁是正义、谁是非正义,这是不能够说清的。当国家与国家发生利益冲突,政治难以解决时,战争是最终手段。只是当时的日本人没有选择对美军不战而败的道路。”审查意见指出,战争善恶论程度太高,不适应中学生理解。因此,审定版本中删除这一段,而附上了一封宣传战争的特工队员遗书,让学生自己总结理解。

  教科书中对杀人责任的推托也有歪招。在关于战争与现代的小栏目中写道,“在迄今历史上的战争中,没有哪个国家不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日本也不例外。”因此,“日军在进攻的地方对俘虏和平民也进行了不正当的杀害和虐待”。紧接着一段则充分写足了在中国东北60万日本人被苏联俘虏、残酷劳动中10%人员死亡。在原子弹受害中则写明了由于东京大空袭、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造成日本30万市民死伤。
各界的反响 怒斥   错误的历史教科书通过的消息传出后,在国际社会及日本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国驻日特命全权大使陈健在东京召开记者招待会,表明了中方对这一结果的强烈不满。

  同一天,韩国的“阻止日本历史教科书改恶运动”本部也发表声明严厉批驳了日本错误教科书的出台。声明指出,日本右翼编撰的此书歪曲历史认识,问题严重。日本政府无视历史原委,使这一美化侵略战争的危险教科书获得通过,日本政府责任重大。日本政府容忍这种教科书出台,就是逆亚洲和平、世界和平而动,属“第二次侵略行为”。

  当天下午,日本21世纪儿童与教科书全国总部、日本出版工会联合会、日本战争责任资料中心、和平之舟、历史教育者协议会等12家民间团体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反对通过错误的历史教科书。12家团体的紧急呼吁书中指出,扶桑社出版的这本教科书夸大国际紧张局势,歪曲历史事实,美化战争,强调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防的义务,其目的是动员孩子们和国民参加今后的战争;这种错误的教科书在战后第一次堂而皇之地出台,对21世纪日本的发展将产生严重影响。呼吁书特别指出,为使这本教科书获得通过,日本政府、特别是执政党的政治家施加了巨大压力。许多出版社删除“随军慰安妇”和“侵略”字样也是迫于文部科学省、文部大臣和执政党政治家的压力。因此,呼吁书惊呼这样下去:“日本会重新走上国际孤立的错误道路”。12家团体一致呼吁充实和改善教科书,并呼吁全国各地拒绝订购这本错误的历史教科书。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4日

  2、外交部就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表明立场:

    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今天就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表明了中方立场。

    有记者问,日本政府今天宣布,由于没有发现明显违背史实之处以及日本史学界存在不同说法,不能根据中方的要求对扶桑社教科书进行进一步修改,同时表示日本政府将继续坚持承认和反省侵略历史的立场,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章启月表示,中方对日本政府的决定极为遗憾并表示强烈不满,已向日方进行了严正交涉。她说,这本右翼势力编写的所谓教科书,旨在美化和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其谬误世人皆知。日本政府的决定显然是对右翼势力的袒护,也背离了自己迄今在历史问题上做出的表态,中方不能接受。

    章启月指出,日方的这一做法,使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再次失信于亚洲各国人民,也不利于日本自身的国际形象。我们要求日方严肃认真地听取亚洲受害人民的呼声,采取实际行动,妥善处理教科书问题。

    另据悉,今天上午,日方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通报了关于不对右翼教科书作进一步修改的决定。日方同时表示,这本教科书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观与政府立场并不一致,也不代表全体日本国民的观点。关于历史问题,日本政府已在1995年村山首相谈话和1998年《日中联合宣言》中表明了基本认识,即“日本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反省”,这一认识不会改变。

    中国外交部官员指出,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中方注意到了日本政府关于历史问题的表态,但更看重日方的实际行动。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2
    《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能力测…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粗读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原文阅读
    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研讨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堂实录
    聂华苓个人简介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能力测…
    【课文·全文再现】亲爱的爸爸妈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3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4
    《亲爱的爸爸妈妈》创意教案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3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5
    语文电子教材——亲爱的爸爸妈妈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内练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练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建议
    约翰·瑞伯──中国的辛德勒
    云襟胸怀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文背景知识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建议
    南斯拉夫简史
    《亲爱的爸爸妈妈》生字注音
    《亲爱的爸爸妈妈》多音字辨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同音字辨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形近字辨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词语解释
    《亲爱的爸爸妈妈》词义辨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心思想
    《亲爱的爸爸妈妈》整体把握
    《亲爱的爸爸妈妈》研讨与练习说明
    《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法引导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预习学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法建议
    《亲爱的爸爸妈妈》有关资料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参考图片
    塞尔维亚简介
    萨特简介
    纳粹集中营
    纳粹在塞尔维亚的罪行
    以色列二战纪念馆
    《亲爱的爸爸妈妈》问题研究
    《亲爱的爸爸妈妈》考题误区警示
    《亲爱的爸爸妈妈》素质教育新学案
    齐齐哈尔“8·4”事件伤者痛斥侵华…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选
    谷寿夫临刑前作诗悔罪
    事实胜于雄辩
    南京大屠杀史实不容否认
    奥斯威辛集中营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
    战时德国纳粹医生用孪生姐妹做人体实…
    远处的饥荒 无情的战火
    圣城五日血和泪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结构分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写作特点
    《亲爱的爸爸妈妈》写作特色
    《亲爱的爸爸妈妈》朗读指导
    《亲爱的爸爸妈妈》反思体验
    《亲爱的爸爸妈妈》疑难解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难句解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问题探究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在兴味盎然的阅读中有所得──《亲爱…
    致命的母爱
    《亲爱的爸爸妈妈》习题精选
    《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练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优化测控
    《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达纲练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练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自读理解卷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日本变味教科书悍然出笼
    《亲爱的爸爸妈妈》电子教材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典型热点考题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杂谈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堂实录
    《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堂实录
    体现“自主”的阅读教学──《亲爱的…
    做一名语文老师真幸福──看《亲爱的…
    南京大屠杀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