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亲爱的爸爸妈妈 >> 正文

 

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研讨

一、整体把握

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47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 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作者在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沉重,感受到人民的悲哀和愿望。

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作者突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引用诗句,再现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抄录了被残杀者留下的片纸只字。所有这些,让我们想见当年那场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

课文还联系到南京大屠杀,那更是震惊世界,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绝人性,惨绝人寰。

像萨特一样,我们也感受到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面对血腥屠杀,那位老师决不苟且偷生;从死者的遗言可以想见,人们怎样怀着对亲人的爱而从容面对法西斯匪徒的枪口。

课文还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辩。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二、问题研究

1.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正文四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安排?

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读了全文,回味起来,萨特的话又是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里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

作者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第一部分自然从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写起。借莫马·迪密其之口,诉说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盛大的纪念活动。第二部分开头说“历史,现实”,第三部分开头一段中说“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这些地方提示我们,第二部分是回顾历史的,第三部分则是从历史的回顾中看现实的走向。文章始终不离这次纪念活动,从活动项目上说,第二部分是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等演出活动,第三部分是记述作家的座谈。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联想起南京大屠杀,二、三两个部分都有这个话题,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就扩大到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最后一部分摘录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可以想见那是在参观纪念馆。被残杀者的遗言表现出的对亲人的爱,令人感动,同时可以引发我们深沉的悲哀,深沉的思考。

概括起来说,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全文回顾历史,面向现实,呼唤和平。

2.萨特的一段话里说记忆是“沉重”的,这容易理解,为什么又说“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呢?

“美丽的记忆”后面一句就说明了为什么“美丽”,要注意“整个民族的英勇”一句,这是说,面对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宁死不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

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6.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从选材上可以探究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极右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格尔的三个问题辨清了侵略与反侵略,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就说“日本人”,也表明了对他的鄙弃。作者写许多人走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和那个日本人在会场上的孤立。

练习说明

一、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本题抓住引文中两个关键词,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萨特说到,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 000个被残杀的人。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 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大屠杀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

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课文中写到一位不愿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老师,就是一个例子。这一方面的记忆又是美丽的。

二、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③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面。

(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④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⑤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本题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注意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1.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5.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三、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教师可以用安格尔的话启发学生思考。关键是区别侵略与被侵略。要抓住关键,探究这个日本人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言论的实质是什么,危害是什么。

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力求全面。

课文重点是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课文特点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标题是如此,引用诗句是如此,第四部分引述死者遗言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形象,从而体会法西斯的残酷。

整体感知又要全面,对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对塞尔维亚人民的历史感,对德国、日本对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都应该包括在感知的范围内,不应忽视。

二、要把文前的引文与正文联系起来。

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特别是“沉重”与“美丽”是两个主题词,看课文怎样写出“沉重”,怎样写出“美丽”,就容易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了。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二、塞尔维亚

南斯拉夫的成员共和国。在国境北部,包括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自治省,面积8.84万平方公里。人口977.9万(1991年),主要是塞尔维亚人。首府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经济最集中地区。工业以有色冶金、机械、化学、纺织和食品加工等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是甜菜、向日葵、葡萄和牲畜的重要产区。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当代女作家聂华苓的一篇纪实文学。在“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中,我们随作者步入那陌生的小城,被带到一段惨无人道的历史中。全文选取四个片断,每幅场景都被浓缩、集中、深挖,表现一个主题:“世界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让我们共同来认识这个小城——克拉库耶伐次:一、初步感受10月21日的小城,成千上万的人们都来纪念死难者,天为之悲、地为之恸,风雨亦悲哀,人们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二、人们的纪念活动再现一幅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历史面,让我们体验到塞尔维亚人的历史感: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不由让人想起南京大屠杀,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三、六十几位作家看到和有感于这沉重的历史,中国南京的作家呼吁,面对今天的孩子们,永远不要有战争了。西德作家为他们的民族曾犯下的罪责而掩面哭泣,日本作家却……四、还是回到那让人难忘的时刻,通过片纸只字来认识这个英勇的民族,为他们自豪,为他们的面对战争毫不畏惧自豪。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研讨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能力测…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3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4
    粗读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原文阅读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堂实录
    聂华苓个人简介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能力测…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2
    【课文·全文再现】亲爱的爸爸妈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创意教案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3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5
    语文电子教材——亲爱的爸爸妈妈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内练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练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法建议
    日本变味教科书悍然出笼
    云襟胸怀
    《亲爱的爸爸妈妈》素质教育新学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生字注音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建议
    圣城五日血和泪
    《亲爱的爸爸妈妈》多音字辨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同音字辨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形近字辨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词语解释
    《亲爱的爸爸妈妈》词义辨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心思想
    《亲爱的爸爸妈妈》整体把握
    《亲爱的爸爸妈妈》问题研究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建议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文背景知识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法引导
    《亲爱的爸爸妈妈》有关资料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参考图片
    塞尔维亚简介
    萨特简介
    纳粹集中营
    纳粹在塞尔维亚的罪行
    以色列二战纪念馆
    《亲爱的爸爸妈妈》电子教材
    《亲爱的爸爸妈妈》研讨与练习说明
    最后一课
    《亲爱的爸爸妈妈》预习学案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选
    谷寿夫临刑前作诗悔罪
    事实胜于雄辩
    南京大屠杀史实不容否认
    奥斯威辛集中营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
    战时德国纳粹医生用孪生姐妹做人体实…
    南斯拉夫简史
    《亲爱的爸爸妈妈》结构分析
    远处的饥荒 无情的战火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写作特点
    《亲爱的爸爸妈妈》写作特色
    《亲爱的爸爸妈妈》朗读指导
    《亲爱的爸爸妈妈》反思体验
    《亲爱的爸爸妈妈》疑难解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难句解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问题探究
    《亲爱的爸爸妈妈》典型热点考题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致命的母爱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在兴味盎然的阅读中有所得──《亲爱…
    《亲爱的爸爸妈妈》习题精选
    《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练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优化测控
    《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达纲练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练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自读理解卷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齐齐哈尔“8·4”事件伤者痛斥侵华…
    南京大屠杀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考题误区警示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杂谈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堂实录
    《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堂实录
    体现“自主”的阅读教学──《亲爱的…
    做一名语文老师真幸福──看《亲爱的…
    约翰·瑞伯──中国的辛德勒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