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没有想到在儿子的课本里读到著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女士的作品。整篇文章我读了三遍,感触颇多。
一个南斯拉夫的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带来的结果:七千人在一天之内被杀光,其中有三百名正在上课的孩子。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老年人、青年人、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作者在文中着重讲述(通过莫马·史密其的讲述)那段让人永远忘记不了的历史,雨哗哗地下,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倾听着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的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当作者被带到两名生还者的面前,“……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当我读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300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心痛、悲伤、愤怒,心痛孩子离我们而去。悲伤失去孩子的亲人们,愤怒发动战争的法西斯,纳粹分子,但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却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然而,面对各自国家的历史,各国的作家表现不一,中国作家杨旭讲述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感受:“……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发生了,那一场屠杀我们失去了30万同胞,面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可以理解,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战争……,”西德作家明赫白和他们的国家领导人一样,勇敢承认当年的犯罪:“……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他坐下掩面哭泣。而日本人:“……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也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他与西德作家一对照。非常有力的反驳,正如文中所述许多人走过和他握手,战争是可怕的字眼,人人需要认真思考对待。
看文中,短短几句,孩子们与其他人在被残杀的前几分钟,给自已的亲人留下简短的话语,看得出他们向往美好的明天,然而他们的明天却没有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念,无法释怀的感伤。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让我们记住我们已经逝去的,让战争走开,让世界永远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