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问题探究 1、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3、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4、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5、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6、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7、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正文四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安排? 萨特的话是很精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读了全文,回味起来,萨特的话又是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里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 作者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第一部分自然从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写起。借莫马·迪密其之口,诉说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盛大的纪念活动。第二部分开头说“历史,现实”,第三部分开头一段中说“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这些地方提示我们,第二部分是回顾历史的,第三部分则是从历史的回顾中看现实的走向。文章始终不离这次纪念活动,从活动项目上说,第二部分是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演出活动的,第三部分记述作家的座谈。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联想起南京大屠杀,二、三两个部分都有这个话题,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就扩大到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最后一部分摘录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可以想见那是在参观纪念馆。被残杀者的遗言表现出对亲人的爱,令人感动,同时也可以引发我们深沉的悲哀,深沉的思考。 概括起来说,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全文回顾历史,面向现实,呼唤和平。 8、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从选材上可以探究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极右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格尔的三个问题辨清了侵略与反侵略,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只说“日本人”,也表明了对他的鄙弃。作者写许多人走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和那个日本人在会场上的孤立。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亲爱的爸爸妈妈》问题探究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