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湖北省麻城市闵集镇中学 董德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简介作者背景,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二、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点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思考: ⑴ 这首诗是写什么,他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让学生讨论。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⑵ 《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追问: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是比较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小草── 粉笔──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三、合作探究,交流领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⑴ 伫立(思索)。 ⑵ 决定(选择)。 ⑶ 选择后的惆怅。 ⑷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4、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5、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应怎样选好我们的人生道路。试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2、读了这两首诗后,请回答,你最喜欢那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