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更好的成长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芦浦中学 王作亨 【案例背景】 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一线的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体验教学”处处让学生有所“体验”在“体验”中更好的成长。现在我把自己教学《七年级下册15课〈孙权劝学〉》时对体验式教学的运用记录如下。 《孙权劝学》是从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中节选的,《资治通鉴》对于后世之人以史为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篇小故事对于我们也颇多借鉴价值。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如何用好这篇教材?我以为要从多方面来考虑。从教材编写者的角度来说,教材编写者将它编入人物(且均为“不平凡的人物”)单元,很显然是希望学生能从人物身上吸取到个人成长的养料,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的将它当作一般的文言文来对待,而应紧密围绕人物来作文章。从阅读的本质来说,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读者要从文字作品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与作者建立一种人与人的精神联系,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实施精神上的交流,从中促进自己的成长或发展。那么,这则小故事及其中的人物给学生的感悟、启发,将有力的促进学生的成长或发展。当然,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一并加以重视。如对文言知识的积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分析的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总之,力争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整体推进。 【案例实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处处注重学生的体验,特别注意在以下的几个环节的设计: 一、导入: (课前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 ? 生:《三国演义》 师:《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你们说说都有谁? 生:刘备、曹操、关羽、张飞...... 师:对,曹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你知道这个“孙仲 谋”是谁吗? 生:是孙权。 师:对,那孙权有什么过人之出让曹操如此称赞呢?今天、、、、、、 (解说:由英雄人物的话引入更加可信,能引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幻灯出示) 三、阅读分析 1、一读:读准字音(听课文朗读,特别注意生疏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然后再自读课文。) 师:大家觉得这篇课文那些字容易读错? 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邪”字。 师:...... (解说:通过学生自读,自查可加强记忆。) 2、二读:读懂文意(学生自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翻译。) 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翻译前可就自己不会翻译的字词提问。) 翻译过程中强调指出: ①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军中多务辞(调)。 ② 博士:博士(留)。 ③ 但当涉猎:应该(替)。 ④ 何见事之晚:何见事晚(删之)。 ⑤ 结友而别:与吕蒙结为朋友(补)。 学生讨论归纳:(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换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 补:补出省略的语句。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解说:学生通过相互补充、归纳得出方法,不仅有利于今天的学习,更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3、三读:读出语气 师: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生: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师:同学们带感情朗读,把握人物形象。 师:三次对话语气一样吗? 生:不一样。孙权第一次劝学时态度非常坚决。“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第二次时隐隐有不满、责备。鲁肃与吕蒙对话表现的是惊异。 生:孙权第二次劝学是有不满,但我以为更多的是关心、爱护。现身说教,语重心长。 生:鲁肃与吕蒙对话时,鲁肃是惊异,吕蒙是自豪。 师:权蒙对话孙权是王,对蒙的劝说态度恳切,蒙肃同为将士,对其变化之大显示出惊异、赞叹。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挑人物读,大家注意听,看他读的好不好?哪句话读的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解说:通过有感情的读,学生容易理解把握人物)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哪位同学敢挑战他?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精彩!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出了感情。 师:读出了感情,恰当的说应该是读出了“语气”。哪个词体现了语气? 生:“邪” 师:什么语气? 生:反问。 师:“邪”是表示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吗”。文中还有其他语气词吗? 生:有。“耳”、“乎”。 师:分别表什么语气? 生:“耳”是表示限制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罢了”, “乎”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啊”。 (解说:语气虚词的积累,同时让学生体会朗读的方法。) 师: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分小组有感情的读文章,一会儿找同学分角色读。 (两组同学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哪一组同学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给我们来个小课本剧表演。(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师: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白话《孙权劝学》,让我们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力) 师: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生: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幻灯演示) 四、体验反思 师: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生:学习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 生:仲永受于天而不受于人,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通过对比体现出开卷有益。 生:活到老学到老。吕蒙那么大年龄才开始学习都让人刮目相待,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好,活到老学到老,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仲永天资聪颖,因后天没有学习,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那么大年纪才开始就读,但经过努力,让人刮目相待。看来读书确实有益。 (解说: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的感情体验,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把这两篇课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开卷有益的中心,引起学生感情共鸣,避免教条式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 生:书到用时方恨少。 师:“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们一起 多读书,读好书。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解说:课外知识积累是语文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方面,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案例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这节课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者以“体验式的教学行为和理念,组织了较丰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从学生的自我“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者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整节课主要是围绕学生自主探究、自我体验在进行。合作的方式也使更多的学生集中全体的智慧,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中往往有深入的思考和更精彩的发言。体验式教学在这一节课的体现是充分的。以学生为主体在这一节课的体现是突出的。特别是在“读出感情”这一环节的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体验”教学的特点,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到人物的心理读出人物的语气。 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忽视。在这节课中,正是老师始终站在点拔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集中时间与精力对难点进行突破;正是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人文启示。这样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都得到发展。 反思这一节课,还是有点遗憾。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把握不够,以至于在译读这一环节所花时间过多,影响了“三读”中的合作,没能让学生当堂完成对同学的劝导。同时,本节课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缺少更多的生活体验,当然这也和本文的内容有关。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孙权劝学,司马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更好的成长──《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