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M >> 矛与盾 >> 正文

 

积累•运用四

积累·运用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积累运用包括读背四副对联、阅读短文、习作练习和实践活动。在读背对联中感受对联的有趣和巧妙;所阅读的短文,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想象;这次习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找出自己最难忘的人或事;实践活动是教学生如何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受到环保教育,在写调查报告中,复习信或建议书的写法。

  教学目的:

  1、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对联。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培养想象能力。

  3、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4、学会做社会调查。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联)

    什么是对联?

  2、了解对联的大意。

  (1)第一副对联是带有比喻句的对而句。“删繁就简”对“领异标新”,“三秋树”对“二月花”。“删繁就简”是指去掉一些繁杂的文辞,使文章简明、精练,“三秋树”,深秋的树,黄叶枯枝落了,更显枝干苍劲。“领异标新”是与众不同,富有新意,“二月花”指早春的花。这副对联可以理解为:文章去掉多余的文辞,简明、精练就如深秋的树;与众不同。富有新意就像二月里的鲜花一样独领风骚。

  (2)第二副对联是歇后联。前文像谜面,后文像谜底。“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用“稻捆秧”“竹篮提笋”形象的点明父母子女的亲密关系。

  (3)第三、第四副对联描写了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富有情趣,且用字准确、贴切。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读,再指名读,并对易读破的地方进行指点。

  (4)熟读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练习背诵。

  2、学生进行朗读并进行背诵。

 

                第二课时

  阅读短文(一)

  1、学生自读。

  2、分角色朗读。

  3、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对对联。)

  4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为什么能巧妙的出上联,对下联?

  5、理解“花甲”、“古稀”。“岁月、春秋”都能表示年度。

  阅读短文(二)

  1、学生自读。

  2、分小组读。

  3、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祝枝山和唐伯虎为什么也能巧妙的出上联,对下联?

  总结:对对联,要靠平时对事物的认真观察思考和广泛的知识积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上题的四副对联和故事中的对联连起来读一读,背一背,进一步感受对联的妙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对对子。

 

                第三课时

  一、习作指导

    这次习作练习是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1、明确要求。

    这次作文,让你选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等,把它写成文章。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

   2、选材要新颖

    当你确定了写作对象以后,就要认真地进行选材,要选给你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事来写。

   3、内容要具体。

    写作文时,不仅要写出谁干什么,还要写出赶的过程。

   4、写好后认真修改。

   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第四课时

  实践活动

  这次的实践活动是学习做一次社会调查。

  1、要求:围绕“我们与周围环境“做调查。

  2、调查方法和步骤。

  (1)访问有关单位或个人,了解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情况。

  (2)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3)整理材料,进行分析。

  (4)写调查报告。说清调查结果,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3、调查的深入扩展。

  办小报、图表,展示调查结果。写表扬信,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好人好事。写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教学反思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欣赏了几副有趣的对联,学生对对联的兴趣越来越浓,表现出的学习需要更为迫切,如果这节课就在读背之后戛然而止,未免显得意犹未尽,训练不到位。于是总结出对对子的方法后,我由易到难出示了几副上联,给学生创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智慧的火花在教室里碰撞,学习进入了高潮。这一过程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较好的体现了大语文观,让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几副对联,而是让他们在学习中积累,从而为运用服务。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矛与盾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积累•运用四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