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前三句全是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与乡思。“枯藤”一句写秋天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喧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静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发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寂寞的心情。以上是第一层。最后两句是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考点梳理
1、 , ,古道西风瘦马。
2、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愁的句子是 。
3、点出特定时间,照应“皆”字的一句是: 。
4、诗中抒写游子羁旅之情的句子是: 。
5、全曲的主旨句是: 。
6、崔颢的《黄鹤楼》中 两句诗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的心境相似。
7、点明全篇主旨的一个词是 。
8、小令描写的景物带有鲜明的时令特征,如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就有 , 。直接点明时令的一个词是 。
9、小令前四句写 ,后一句写 。前四句被一条红线串起来,构成一幅“秋景图,这条红线是 。
10、诗人在构图上,成功地运用了映衬手法。一面是秋风萧飒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一面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这是 相映;而“流水”与“小桥”是 相映;写景与写人是 相映。
11、这首曲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在表达手法上是 。
12、曲中的“断肠人”此时因何而“断肠”?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小令的情调是既低沉又欢快,因为曲中“枯藤老树昏鸦”这样凄凉的景物,也有“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美好的景物。
B.这首小令以直接抒情为主。
C.借景抒情是这首小令的特点。四句有三句半写景,字字浸透着流落天涯的游子的凄苦。
D.深秋日落,乌鸦老树,行人旧家,但作者“断肠”而回了家。
14、下面对这首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作者描写了九种事物,极力渲染了悲凉气氛,表现了长期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怅惆之情。
C.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小令除最后一句写人外,全是写景,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解读:诗词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其气候之奇。其中一个“卷”字,写出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一个“折”字,则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一个“即”字,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的时的惊异之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候,竟然以为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此是名句。次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瀚海”二句从帐内写到账外,仍紧扣“寒”来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花空留马行处。”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传情,言尽意未绝。
考点梳理
1、诗中描绘边塞风光,展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景象的诗句是: , 。
2、诗中运用画面色彩对比的手法,在冷色的基调上染上一层暖色,使冷色更冷的诗句是:
3、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笔端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诗句。)
4、诗人将春景比冬景,想象、造境俱称奇绝的诗句是: , 。(咏雪的千古名句。或: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的诗句。)
5、诗中作者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雪天苦寒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 。
6、运用互文修辞,从侧面烘托大雪寒威的诗句 , 。
7、这首诗的主旨是 ,诗中中心景物是 。
8、这首诗前十句重在 ,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各填2字)
9、诗中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 。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它的妙处你能说出一、二吗?
11、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空留”有何深刻含义?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4、对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上句写风,下句写景。写风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雪时用一“即”字突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联想奇妙,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以此传出作者赏雪时的惊喜之情。
C.“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由帐外写到帐内,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冰不翻”这又是一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北风劲吹,红旗却冻得不能翻动,突出了天气的奇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