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教学随谈
昨天教务处通知,今天上午有人来听课。来自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以前多是广西各地的,现在连京都的都有,自然有些意外。好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准备上杜牧的《赤壁》。
很早就准备用一节课的时间讲深讲透一首诗歌。这个学期终于可以这样做了——原因在于对诗歌的理解比以前要深一些了,尤其是对于诗歌的格律有了深一层含义的领悟。
第一步:介绍作者。引用了两则材料。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悰(cóng)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 《唐才子传·卷六》
世所传孙武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皞(háo)注,号“三家孙子”。
《欧阳修集》
意图在于让学生明白杜牧有才华、精通兵法、不遇时。
第二步,介绍背景。我挑选了相关的几条让学生了解。
其一:(献帝)十三年冬十月。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后汉书卷九》
其二: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和暖之风,南风)自南,遂成焚如(火焰炽盛)之势。
《三国志·卷十》
其三: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准备工作大概有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接下来开始探讨了。
探讨1:二乔
許顗(yǐ)在《彦周诗话》里讥讽杜牧《赤壁》: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读书人,秀才)不识好恶。
你认为許顗批评的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探讨,让学生比较:
东风不与周郎便,
国破家亡就此凋。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心中之意”要通过“笔下之象”来表达的道理。
之后引述:
不知大乔孙策妇,小乔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也。此诗人不欲质言(即直言),变其词耳。
顗遽诋为秀才不知好恶,殊失牧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孔尚任《桃花扇》
之后探讨“东风”。
探讨2:东风
有论者评议:“诗意谓非东风助顺,则瑜不胜,家必为曹公所虏矣。”
综合前述史实,你觉得周瑜取得赤壁之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杜牧熟读兵书,真的认为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偶然的“东风”吗?如果不是,请推测杜牧创作本诗的意图。
一番引导探究后,学生渐入佳境,渐渐明白了文章主旨。
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沈祖棻)
最后由同学们自己赏析杜牧的另一首诗歌。
賞析: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所幸同学们上课时思维还跟得上,不怎么怯场,课堂气氛挺好。
听课的老师中,有一位说这是她近年来听到的最好的一节课。能有这样的评价,也觉得昨天下午和晚上的准备没有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