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赤壁 >> 正文

 

谈《赤壁赋》之美

 千古名篇《赤壁赋》是苏轼赋文的代表作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且百读不厌。究其     读不厌,究其原因,归结为一个字:美。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骈散结合的句式美 
  只要亲近文本,就可以感觉到那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都有,读起来很有节奏。 
  如第一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瞩客,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描绘了清风、白露、月色、水光的美好景色。再加上与“浩浩乎……:瓢飘乎……。”这两个散形句式并用,读起来很有韵味。它写出了美好景色中作者凭虚御风,羽化登仙的快感,表现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寻求精神解脱的苦闷心情。 
  第二段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浅蛟,泣孤舟之嫠妇。”长短句并用,整齐而不乏变化。洋溢着作者对眼前美景的满足和对美人即美好理想的向往。 
  第三段中,主客问答,气势宏大。客人的三个问句,运用诗的语言,长短句结合,一气呵成,转移到对人生态度的论辩上,震撼心魄。文章接着写道;“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托遗响于悲风。”辞藻华丽,多有对偶,透露了作者失意的悲愤心情和旷达洒脱的胸怀。全文长短句结合,骈散句并用,缓急得宜,节奏感强,既有整齐美,又有变化美。 
  二、字词巧用的音韵美 
  这篇文章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同时又不乏诗的韵律,押韵自由,语音和谐动听,读起来琅     听,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感。如第一段中押韵的字有:间、天、然、仙。 
  第二段压韵的字有:桨、光、方、慕、诉、缕,妇。  
  第三段压韵的字有:昌、苍、郎、鹿、属、粟、穷、终、风。 
  第四段中压韵的字有:往、长、主、取,色、竭、适等。 
  文中再加上虚词“之”、“兮”、“而”、“以”“于”“乎”和叠音词“飘飘”“渺渺”“袅袅”这些虚词和叠词的运用,读起来显得音节和谐,句式整齐,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充分抒发了作者探微曲折的感情。 
  三、首尾照应的结构美 
  酒在文中起了绝妙的作用。文章首段有酒,“举酒属客,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末段以大醉作结,并“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以酒开篇,以酒作结,中间则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前呼后应,浑然一体,具有文章的结构美。苏东坡是一个贬臣,此时他苦闷、悲愤,他要寻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摆脱失意中的无聊之感,于是举酒属客,把这种思想寄托在喝酒上。最后也只能以大醉作结,不然的话,东坡一醒,更苦不堪言。这反映作者矛盾的心情,蕴涵着天才精英的巨大悲愤。 
  四、情景交融的和谐美 
  文章开篇先叙述泛舟的时间、地点,接着对江上的清风、横江的白露,东山的明月,月光下的水光以及一望无际的江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些自然景物与饮者所泛之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卷,使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在这篇赋里,作者主要阐述了自己在失意中对人生的看法。作者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希望在功业上有所建树的人,现在却处在受压抑的贬谪生活中,在夜月江上,他被美好的自然景物所陶醉,暂时忘记了现实生活,追求出世长生,如“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凳仙”,“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样,精神上求得解脱,情景结合,犹如水乳交融一般,和谐而自然 。 
  五、“天人合一”的理性美 
  文章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出极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重点又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的论辩上。洞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仅足以使藏在幽壑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中的寡妇哭泣,也足以使被谪失意的作者内心惊动。所以,他不禁愀然,正襟危坐,询问客人为什么要奏出这样的音调来。客人于是从赤壁的月夜,想到曹操的诗,赤壁鏖战都成了陈迹,又想到“吾与子何能长存”,于是顿生哀愁。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客人之口述说出来,把内心的矛盾外化。接着,作者发了一通水月之论,清风明月之喻。这是庄子相对主义观点在他思想上的反映。庄子在《齐物论》、《秋水》等文中反复阐明了事物的变化是不稳定的,一切都是相对的。《秋水》一文中河伯问海神:“我认为天是最大的,毫毛是最小的行吗?”差别只在于主海神不同意,认为世上万事万物,数量是没有穷尽的,时间是没有穷尽的,得失之数不是不变的,生死的变化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庄子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差别只是在于主观的观察角度。他这一思想在哲学上闪射着理智的光辉。苏东坡接过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无差别论,发出了“水月之论”。长江的水天天在流,却并无消长;天上的月亮天天在变,却最终没有变化,“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作者强调其“同,”是“自其同者观之”,则人与仙“万物皆一”。既然如此,何必悲伤,表现了他豁达的胸怀。最后,思想感情交流达到和谐统一,于是“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在这里,作者是借“宇宙现象”,说“变”与“不变”,体现了作者“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又表现了作者旷达的“精神胜利”。于是归宿到赏风景、喝美酒取乐于目前,展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性美。 
  总之,《赤壁赋》之所以传诵至今,经久不衰,滋润了一代又一代文学作者,说明它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赤壁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谈《赤壁赋》之美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诗歌赏析——杜牧《赤壁》
    《赤壁》(杜牧的)一詩的解釋
    诗歌赏析——杜牧《赤壁》
    泊秦淮
    七律:代友人撰怀母诗
    杜牧《过华清宫》赏析
    泊秦淮(杜牧)
    泊秦淮
    赤壁
    杜牧的赤壁解释
    杜牧《赤壁》浅析
    杜牧《赤壁》改写
    《赤壁》清·赵翼译文
    学习《赤壁》
    杜牧《泊秦淮》原文和译文
    《浣溪沙》《赤壁》教学设计
    《赤壁》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杜牧《赤壁》注释及赏析
    《赤壁》翻译及题解
    杜牧《赤壁》说课稿
    杜牧《赤壁》赏析
    泊秦淮--杜牧(诗文解释赏析)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赤壁》教学设计
    《前赤壁赋》主客问答结构的文化审美…
    《赤壁赋》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篇“怀古”竞风流——《念奴娇·赤…
    “赤壁”得名于何时——《辞海》《中…
    春风吹面耳目新:赏析[正宫]《鹦鹉曲…
    《赤壁赋》注释商榷二则:“属”“枕…
    漫谈鉴赏《赤壁赋》,坡公岂是吹箫人
    苏轼《前赤壁赋》对前人时空观的超越
    《赤壁赋》赏析
    从楚成的六首绝句看咏物诗的三种境界
    《泊秦淮》教学设计
    杜牧《赤壁》诗歌鉴赏
    泊秦淮(杜牧)
    杜牧《泊秦淮》诗歌鉴赏
    杜牧:赤壁
    杜牧《赤壁》教学随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泊秦淮》教学设计
    杜牧《泊秦淮》诗歌鉴赏
    杜牧《赤壁》原文-译文-赏析
    泊秦淮(杜牧)
    杜牧: 赤壁/ Du Mu: BY THE PURPLE C…
    杜牧《赤壁》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浣溪沙》《赤壁》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