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39]!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40]。(下)
【注释】
[1]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第四本第三折。
[2] 碧云天黄花地:句本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黄花,指菊花,菊花秋天开放。
[3] “晓来”二句:意谓是离人带血的泪,把深秋早晨的枫林染红了。霜林醉,深秋的枫林经霜变红,就像人喝醉酒脸色红晕一样。
[4] “柳丝长”句:玉骢(cōng):马名,一种青白色的骏马。此指张生赴试所乘之马。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惯,故写别情多借助于柳,此言柳丝虽长却系不住玉骢,犹言情虽长却留不住张生。
[5] 倩(qìng)请人代已做事之谓。
[6] 迍(tún)迍:行动缓慢,留连不进的样子。
[7] “却告”二句:却,犹恰;破题,唐宋诗赋多于开头几句点破题意,元曲中用以比喻开端、起始或第一次。
[8] 钏(chuàn):古代称臂环为钏,今谓之手镯。
[9] 恨:遗憾,不满意,与今天“仇恨”、“怨恨”的恨相别。
[10]花儿、靥儿:即花钿。
[11]争揣:争取、夺得。
[12]视官如拾芥:把取得官职看得像从地上拾取一根草棍那样容易。
[13]斜签着坐:侧身半坐,封建时代晚辈在长辈面前不能实坐。
[14]死临侵地:呆呆地,没精打采的样子。
[15]阁泪汪汪不敢垂:强忍泪水而不敢任其流出。阁泪,含泪。
[16]推整素罗衣:意谓装作整理衣裳。推,借口,这里有“假装”的意思。
[17]时间:目下,眼前。
[18]意似痴心如醉:《乐府新声》无名氏[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心似烧,意似痴,情如醉。”
[19]“我谂(shěn)知”二句:意谓这几天我已经深深知道了相思滋味的苦痛难堪,原来这离别比相思更苦十倍。谂,知道。
[20]弃掷:本指抛弃,此指撇下莺莺而远离。
[21]妻荣夫贵:本指妻子可以依靠丈夫的爵位而尊贵,这里反其义用之,意谓说你与崔相国家做女婿,本已因妻而贵,大可不必再去求取功名了。
[22]眼底空留意:意谓母亲在座,有所避忌,不得与张生同桌共食以诉衷曲,只能以眉眼传情表达心意。
[23]玉醅(pēi):美酒。
[24]怕不待要:难道不想、何尝不想之意。
[25]蜗角虚名:蜗角极细极微, 喻微小之浮名。
[26]蝇头微利:比喻因小利而忘危难。
[27]辆:动词,驾好,套好。
[28]登科录:登载录取进士姓名的名册。
[29]春雷第一声:进士试于春正、二月举行,故称中第消息为春雷第一声。
[30]“青霄”二句:此为当时成语,青霄路即致身青云之路。
[31]口占(zhàn)一绝:随口吟出一首绝句诗。不打草稿,随口成文叫口占。
[32]赓(gēng):续作。
[33]趁程途节饮食:意谓路途中要节制饮食。趁,赶;趁程途,赶路。
[34]顺时自保揣身体:估量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应季节变化,自己保重。
[35]“泪添”二句:上句以水喻愁之多,下句以山喻愁之重。华岳三峰,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仙人掌、落雁峰。
[36]据鞍:跨鞍。
[37]文齐福不齐:意谓有文才而缺少福分,不能考中。
[38]栖迟:留连,逗留。
[39]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时与后,都为语气词,相当于“呵”或“啊”。
[40]“泪随”二句:互文见义,谓睹秋云、见流水都引起对莺莺的思念而愁生泪落。
【赏析】
《长亭送别》这折戏充分表现了一对恋人被迫分离时内心的痛苦和怨恨。在凄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内心独白中表现了两种不同思想的对立,戏剧冲突在一种独特的形式中巧妙地得到发展。
莺莺的唱词,体现了她大胆反抗而又温顺柔弱的性格特征,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和命运。作为一个相国小姐,她的反抗和怨恨表现得含蓄深沉,她不仅不能有越礼的行为,同时在情人离别时因有母亲在身边也不能畅抒情怀,这就显示出她性格中温顺柔弱的另一面。她的痛苦中,不仅有离愁别恨,而且包含着怕将来被遗弃的隐忧。
《长亭送别》充分表现出《西厢记》作为一部抒情诗剧的艺术特色。开头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和意境,运用具有特征性的景物写情,情景交融,构成凄清哀婉的诗的艺术境界。下面《滚绣球》一曲,则以主观的情感去驱遣客观的景物,既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言亦雅亦俗,既华美典丽又通俗生动。夸张、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是极夸张的句子,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怨恨,真实动人。《三煞》中从笑和哭、喜和悲、暖和寒构成的鲜明对比里,强烈地表现出人物孤寂难耐的离愁别恨。而整折戏里,从头到尾处处点染的西风黄叶、衰柳长堤等种种凄清的物象,使整个环境和背景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气氛,与人物的感情心境融化为一体,增强了戏剧语言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李先秀)
二、教学目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