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长亭送别》说课稿

时代背景:王实甫大约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生年稍晚一些。在套曲[商调·集贤宾]《退隐》中王实甫说:“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乐桑榆酬诗共酒,酒侣诗俦,诗潦倒酒风流。”这是一种直抒胸怀的抒情性独白。作者尽情倾吐自己怎样离开官场,怎样回到自己爱的田园,怎样过着舒适退隐的生活。这正是他晚年的思想和情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实甫是一个在仕途上失意的人,但也是个有志气的人,“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不愿烂在官场上,洁身自好,退隐归乡,转而专心从事戏剧创作。

长亭送别》,选自《全元戏曲。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人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如同陪同剧中人在如的风景中行进,进入了一种诗化的境界。下面的设计,淡化戏剧情节,突出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词意境的感悟和戏曲语言的欣赏。
追问:

不要复制黏贴!!!!!精简一下

回答:

有点事 晚上告诉你 让我翻翻参考书

追问:
麻烦了,拜托,后天要交的
回答:

王后雄必修五60页上写的是背景资料:

西厢记长达5本21折,这同一般的元杂剧仅有4折不同,课文节选自第四本第三折,原题为哭宴,些崔母被迫许嫁后,变令张生入京应试,求取功名。张生临行前,崔莺莺在十里长亭为其送别,原题中的哭字非常形象,道出刚刚取得母亲认可爱情的女主人公又要与心上人分别而异常痛苦的心境,正所谓离愁别恨。但崔张分别的痛苦是崔母一手造成的,她认为女儿是名门闺秀,张生只是一介布衣,因此门不当户不对,故而在崔张爱情即成事实之时,还要强迫张生进京应试为官,否则不准完婚,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崔张二人就是在象征封建势力的崔母的逼迫下才被迫分离的,选文以长亭送别为题,虽然委婉文雅,但过于大众化,流于一般,远不及原题那一个哭字更令人伤感。

长亭送别

    

    汤肖肖  

飞柳绵,落桐花.青云追彩霞.

 

一桌杯酒相送罢,两双清眸各天涯.

 

知是谁家?

 

日儿下,月儿挂.待到春风得意处.

 

莫忘竹马.

 

 

 

 

 

吟长亭送别,每每常唏嘘感叹,甚至涕泪满面。有此句,遥想“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幸好主人公的命运比挂东南枝的钟卿,和赴清池的兰芝好。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长亭送别》说课稿

一  、开场白: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亭送别》。

二、说教材:
《长亭送别》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课文节选部分曲词优美,文采飞扬,高中语文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
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2、鉴赏曲词的美
3、欣赏莺莺的人物形象。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长亭送别》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