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教学目的
充分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体会崔莺莺的情感和送别时细微的心理。
教学设想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脍炙人口的片断之一。这一折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使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这一折的语言瑰丽、华美、委婉,不同于关汉卿的平易、质朴,要引导学生仔细、认真的品味。教学方法采用解读赏析法。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西厢记》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被认为是抒情艺术的典范篇章。《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脍炙人口的片断之一。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即使在中国优秀的古典戏曲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
二.简介作家作品: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
此处共略去3150字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浙江省菱湖中学 韩巧霞
教学目的: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
3、欣赏崔莺莺的形象
教学重点: 学生讨论莺莺形象
教学难点: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录音《送别》由录音导入本课:
艺术的最大魅力就是他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和每一个爱美的人进行交流,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古诗歌,用语言给我们勾画出一个暮色、山野、长亭、古道的送别画,他几乎成为送别的固定格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长亭送别》,不仅仅是一幅艳丽而凄凉的秋山落日国画,也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无愧于“元杂剧之冠”的泪别曲!
《西厢记》又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张珙崔莺莺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被迫分离但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全剧 5本21折,...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人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如同陪同剧中人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进,进入了一种诗化的境界。下面的设计,淡化戏剧情节,突出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词意境的感悟和戏曲语言的欣赏。 【人物分析】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