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心小学 齐 琦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1、教法: 启发感悟。 2、学法: 朗读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枯”等几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7个生字是重点和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是难点。 〖教具准备〗 挑选古诗的配乐曲子,彩笔及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励引入 老师听说,有的同学可聪明了,会背许多古诗呢!请你大声的背给大家听一听。 (抽学生背)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古诗。 板书出示课题:草。 二、老师范读激趣 1、老师配乐吟诵。你们想读吗?自己试试。 2、学生自读。 3、会读了吗?请读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注意:草、岁、尽、吹、生等字音。 5、齐读。 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感情 1、学生自己吟诵体会。 2、抽生诵读。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老师给以恰当的指点。 3、大家齐读。 四、启发想象,感悟诗歌大意 读了这首诗,老师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景象: 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它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茂一次。不管烈火怎样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原野上又会长出青青的野草。野草的生命力多强啊! 1、学生自读体会。 2、看书上的图,进一步体会。评议这幅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配乐诵读全诗 1、先自己边读边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诵这首诗。 2、试着背下来。 3、配乐朗读、背诵。 六、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枯 荣 2、写一写这两个字,再写一写“烧”字。谁来提醒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注意:“荣”字的秃宝盖要写宽点,“烧”的右上角没有点。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辅导。 七、课堂检测 抽测古诗背诵、朗读情况。 八、课堂小结 写好字,背好诗的同学,可以自读“我知道”中的内容,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后记〗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无论从背诵课文还是书写生字,学生都表现了极大的自主性.自己预习熟读成诵,利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学写生字.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感悟。 学法:朗读练习。 〖教学目标〗 1、会写“未”等9个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背诵古诗。 3、认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古诗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赏图引入 图上画的什么?是什么季节?注意区别花与蝴蝶的色彩。 1、古时候有位著名的诗人叫杨万里,他特觉得这个小孩捕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写下一首诗。 (出示全诗) 2、老师朗读全诗。 这首诗是不是写出了画中的景色? 二、初读全诗,识记生字 1、自己朗读全诗,不认识的字看注音,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这首诗的给大家听听。发现读的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听老师范读,体会朗读古诗的节奏,学生模仿范读,练习朗读古诗,要读出感情、节奏。 三、图画结合,感悟诗意 1、学生吟诵古诗。 2、学生看图,老师讲解: 稀疏的篱笆掩映着一条幽深的小径,枝头的春花已经凋落,绿叶初长,还没成阴。天真的儿童在追捕一只黄色的蝴蝶,蝴蝶飞进黄灿灿的菜花从中,孩子再也找不到那只蝴蝶了。 3、你们能不能把诗画中的情景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分小组合作编故事,推选一个代表讲故事) 四、有感情的读全诗,练习背诵 4、自由练习: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个伙伴合作朗读。 5、读给别人听,互相评议。 6、练习背诵,先自己背,再同桌交换背诵。 7、配上优美的音乐,集体吟诵。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宿、徐、篱、疏、未 。 (师: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3、谁能把自己记字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⑴ 同桌互读互查生字。 ⑵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未:上横短,下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追:注意提示上边的笔顺,整个字先写上边,后写走之。 宿:宝盖头不宜写的太宽。 六、课堂检测 指名、分组、背诵古诗。 七、课堂总结 回去以后可以把古诗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后记〗 学习本课之后,我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学生能根据第一首诗的节奏,划分出第二首诗的节奏。并能够根据上一课学过的“离”字识记“篱”字。在书写方面也能把各种方法运用的恰倒好处。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草,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