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写规范的作文文体,是考场作文得分的利器。很多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喜欢求新求异,在作文形式上大胆求新,固然无可厚非,但是既然是创新,就难免遭遇风险。如果自身水平较高,不妨大胆尝试。如果只希望以形式取胜而忽略了文体的基本特征,忽视文章的审题和立意,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流畅清晰,往往会写成“四不像”或“花拳绣腿”式的文章,结果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为滥用文体或文体特征不突出、文体不规范而失分,所以考场作文更应讲求文体形式的规范。
在后期的作文复习中,一定要在规范文体方面做足文章,要舍得下大力气,精心锤炼几篇从形式到内容都能体现文体特征的作文,以不变应万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议论文的形式,更应特别注意。下面列出十篇思路结构都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包括散文式的议论文),以期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复习思路,正确的训练方向。
例一:(2008年四川试题)
坚 强
它是帆船的罗盘,它是人生的向导。
他是成功之舟,能让你到达胜利的彼岸;它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能让你闯过难关,实现理想,它就是——坚强。
坚强是人类霜天的杰作。不管是被当作坚强代名词的松柏,还是岩缝里细微的小草;不管是壁立千尺的巨石,还是看似柔弱无比的止水;不管是笑傲山林的动物之王雄狮,还是恬退隐忍柔弱无比的羔羊,它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彰显着坚强。
大自然在昭示着坚强,人类更以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着坚强。
坚强是古人成功的阶梯。古人身处逆境却成就一番事业,原因就在于他们身上有坚强的光芒。仲尼“韦编三绝”的故事家喻户晓;匡衡“凿壁借光”的事迹妇孺皆知;“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的美谈大家也耳熟能详,这些坚强的伟人用坚强的力量克服物质生活的贫乏,终于成就一番事业。
坚强,是身处逆境之人的心灵灯塔。造物主给了他们极大的不公,他们是被上帝狠狠咬过一口的苹果,是坚强重塑了他们健全的品格,点燃了他们心灵的希望之火。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不幸遭遇并没有打垮海伦凯勒,是坚强,照亮了她的心灵,指明了她前进的方向;“千手观音”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邰丽华的坚强身影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被我们深深铭记;还有霍金、张海迪、李丽,这些坚强的心灵,用轮椅向世人证明,如何让自己“站”起来,站在知识的殿堂、理论的高空,向人们展示强者的风采。
坚强,是人与自然抗争的力量。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吹响了鼓舞人心的号角。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没有打垮我们的坚强的意志,废墟中的人们凭借着坚强的力量,顽强地活了下来,重建家园的路更加漫长,但只要有坚强的力量,依靠坚强的双手,定会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坚强更是“90后”的我们追求的品格。我们是温室里的幼苗,没有经过风雨日光,但是坚强之钙可以立竿见影地医治我们的软骨病。“宝剑锋从磨砺出,美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人生的格言并不是古人的专利,我们要懂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蕴含的真谛。要知道,只有舞动坚强之笔,才能书写大写的人生;只有扬起坚强的风帆,才能开动人生的航船;只有借助坚强的阶梯,才能登上未来的峰巅”!汶川地震被压在废墟下的学生以坚强不屈的毅力向世人证明,我们并不是软弱的代名词!
让我们与坚强同行,挥鞭上路,创造明天的辉煌!
点评:
本文属于比较传统而规范的议论文,凸现了考生扎实的作文基本功。字里行间流露一股咄咄逼人、不可遏抑的“坚强”之气,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行文思路明晰,内容充实,举古今中外之例并结合考生自身实际,全方位解读坚强的内涵。此次四川作文出题背景与汶川地震有关,考生举地震之例时很容易一发而不可收拾,而本文则点到为止,较好地把握了一个度字。
例二:(2008福建试题)
缤纷成就和谐
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 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叫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泽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 “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缤纷的色彩,
——— 为何?
——— 缤纷成就和谐!
点评:
就这道作文试题,不少考生只满足于演绎试题材料中的某种 “滋味”,未能对材料进行深一步的开掘、拓展,立意显得一般化,缺乏深刻,缺少思辨。本文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体“味”且辨“味”,在不同之中看到相同之处,“和而不同方为和谐”的观点掷地有声。
在作文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见他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积极思考,善于思辨,是该文脱颖而出的秘诀。
例三:(2007全国卷Ⅰ试题)
且放云帆济沧海
小船升起云帆,横济沧海的航程中难免会有风吹浪打;小树初有新芽,茁壮成长中难免会遭受雨雪风霜;小溪向前奔流,一路上不只有泉水叮咚,也有险滩漩涡。
青少年的成长亦如此。成长的过程便如登山的旅程,难免会跌跤,会有荆棘的划痕,会有一次次的摔打和磨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不必太在意,以一颗平常心去看便好。
正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自会在风雨的磨炼中变得坚强。太多的关心、保护,反而会给它小小的船舱添上无谓的负荷,成为前进的压力与障碍。在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庇护的日子早已过去,我们已经渴望敞开胸膛,拥抱雷雨闪电,享受自然的阳光。当孩子在人生路上开始迈出自己的步子,家庭应给予理解和支持,请解除目光的锁链,让孩子乘着自己的人生之舟与风浪一搏吧!当前进的路上遭遇坎坷,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我们的家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急于代劳,不要过分关爱,更不要小题大做,只需微笑着看着孩子爬起,那叶小舟自然会顺着信任的目光扬帆前行。
希望孩子们十全十美的学校也不应过分苛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微小的失误在所难免,其实是架起了一座通往成熟的金桥。不要将目光聚焦于孩子的小小失误,不要在孩子摔跤时投去指责的目光。用信任和宽容去对待孩子的小失误吧,这样,他们才会成为带着成熟微笑的舵手,从胜利的彼岸带回满意的答卷。
最后,我们的社会也应重新审视对青少年的态度。从早先的反对溺爱,到现在的提倡挫折教育,社会的整体教育观念已有了可喜的变化。对于孩子们的偶尔跌跤,社会不应给以过度的关注,更不能大肆炒作。初登处女航的小船,还在对这个社会知之甚少的轻微恐惧中微微颤动。太多的镁光灯突然一齐聚焦,只会让小船疑惑和恐慌,云帆在航行中倾斜一下,社会可以淡淡一笑,放下过多的牵挂,自立自强的一代自会崛起。
成龙的孩子房祖明曾写过一首叫作《请让我摔下去》的歌,道出了千万个孩子困扰的心境。在人生路上跌一跤本在所难免,可怕的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目光立刻蜂拥而上,织成一张密密的网,让孩子在迷惑中百般挣扎而不能自己站起,只得在无奈中成为目光的俘虏。
可是快看,那艘为目光所缚的小船,正拼命地向远方鼓足云帆。就请家庭松开过度关爱的目光,请学校放下过分指责的目光,请社会转移过于关注的目光,将它们换为理解与宽容,放那一叶云帆去济沧海吧!
点评:
考场作文要学会“化题为象”。所谓“化题为象”,是指善于借助“象形想象”,化抽象为具象,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力避概念化图解话题。这篇作文的作者深谙此道,他把成长中的孩子比作“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全文的阐述紧紧扣住“一叶云帆”这个意象,强调小船“自会在风雨的磨炼中变得坚强”,这就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其更能吸引人、说服人。
此外,文章中心明确,语言表达富有意蕴,像“请解除目光的锁链,让孩子乘着自己的人生之舟与风浪一搏吧”“这样,他们才会成为带着成熟微笑的舵手,从胜利的彼岸带回满意的答卷”等,读来耐人回味。标题“且放云帆济沧海”化用唐诗名句,也有新意,且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
例四:(2008江苏试题)
好奇心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就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点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今年也很难得。作者立意深刻,有独立见解。议论层层递进,逻辑性强。用例鲜活、到位,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中心论点。文章活泼洒脱,不干巴巴地说教。今后的高三学生,应从中得到启发。(薛明德)
例五:(2008全国卷Ⅱ·云南试题)
不要说你是好心
好心,也许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但也可以是抱薪救火,火上浇油。
当你抱着柴木冲向火场时,请不要使用这个好听的借口,不要说你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黔驴技穷之时。
农夫与蛇的故事众人皆知:好心。
当农夫看到被冰冻住、奄奄一息的蛇,便用温暖的胸怀融化冰雪,蛇苏醒了,却反咬农夫一口,农夫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拯救那些难以拯救的小人。可在我看来,这也是农夫自不量力的表现,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别人并不让自己受伤。现实生活中此类事情屡屡皆是,不知有多少人以为自己可以赤手空拳地救出那些溺水、跳楼之人,却因为缺乏工具及技巧而害死别人,甚至自己也赔上一条命。这种“好心”,难道会被接受吗?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背叛社会、振振有辞之时。
害人不浅的“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扬言要“拯救世人”,却不知让多少原本甜蜜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痛不欲生。达赖怀抱“解放西藏”的可笑梦想,策动一些人在“3·14”中为所欲为、打砸抢烧。在这血淋淋的现实之下,一切借口变得一文不值,—切行为变得肮脏而荒唐,就算百般说明其动机是出于“好心”,怕也没人会相信;这种“好心”,决不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违背规律、统治自然之时。
一个又一个马戏团,一位又一位“驯化师”……小朋友们可以坐在老虎背上照相,大象可以投篮。从“驯化师”微笑的表情中,我看到的却是人类对自然的残酷统治。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听到的却是野生华南虎只能以个位计的噩耗。在这样的现状下,人类是好心才驯化老虎的解释似乎有些苍白。真正好心的人早起“放虎归山”,组建基金会开始了华南虎的野化工作,当我们以为每天投食、动物们吃喝无忧就是好心时,却剥夺了它们野外生存的能力,这种“好心”,不要也罢。
所有那些类似于好心的“好心”,我想都是源于我们太过于高估自己,却低估了人心,低估了社会,低估了自然中的一切客观存在,也只有在有一天我们真正能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时,我们才不会“好心”办坏事,也才会好心得“名正言顺”。
点评:
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是成就一篇高考优秀作丈的三个基本思维要素,也是本文成功的根本原因。作者敏锐地发现了题目材料所展示出来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并迅速地确定了自己立意的出发点——“好心办坏事”,但文章的高明和深刻之处却在于没有简单地诠释和图解“好心办坏事”的一般表现,而是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三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事例。对所谓的“好心”深入加以剖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其中对法轮功和拉萨“3·14”事件进行批判的一段尤为深刻,显示了一个中学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思想水平。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文句有表现力,词语的运用准确到位,连“暴虎冯河”这样不大常用的成语也用得十分妥帖,其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值得称道。
例六:(2007全国卷Ⅱ试题)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点评: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章以“幸福花,开在感恩枝头”题,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孔子、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文章十分注意过渡和照应的安排,标题和内容照应,开头和结尾照应,议论抒情的句子和叙述的内容结合也十分紧密。文章还用“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这样的句子来纽织全文,显得完整、缜密而从容。感情真挚、健康而饱满,也是文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七:(2007天津卷试题)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即对自己严格要求,日省吾身,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孔夫子曾教导弟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此意。
对做学问者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知此理。古时学者悬梁刺骨,囊荧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故后有书圣美誉。其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决心意志着实令人敬佩。也正因为这种精神,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国之才。
对修养自身者而言,严于律己更显得尤为重要。儒家朱熹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法家荀况同样也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反躬自省,严于律己对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以此看来,严于律己可达到不断完善自己,以至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宽以待人”即宽容地对待别人,多发掘欣赏别人的优点。只有如此,才能发字内心地热爱民众,即儒家所提倡的“仁”,和墨家所阐释的“兼爱”。
孔子将“恕”归结为儒家要义之一,劝说人们原谅他人的过错,包容他人的缺点。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今天抱怨这个人太小气,明天又说那个人目中无人,以致于弄得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他不懂得宽恕别人,看人只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当然就无人可入其眼。试问天下又有谁是十全十美的吗?经常义正词严地指责别人难道就能说明你身上缺点很少?恐怕事实恰好相反。
进一步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欣赏别人的优点,那么在他眼里则天下无一人不可爱,又哪会心生怨恨呢?东坡流放岭南之时,曾与化外人比邻而居。但他看不到他们的粗鲁,而只看到他们的豪放和不拘小节;看不到他们的不知礼仪,而只看到他们的自然率真。故虽生活艰苦而能得邻里多方援助,结交到不少好友。所以懂得欣赏别人的人总是乐观愉快,兼怀仁爱之心。
“宽以待人”是最好的为人处世之道,它令人旷达无忧。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言治学修身,一言善处人际,人生三昧尽在其中。如此金玉良言不止应常挂于嘴边,更应反复思量,定能从中获益良多。
点评:
作者审题准确,构思巧妙,所谓善于让题目为我所用者也。主体部分从“宽”“严”二字立骨,深通作文对比结构之妙旨。而其解读,可见其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之素养,在当今中学生中尤为难得。
例八:(2007辽宁试题)
我 能
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我看到,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缘于一个男儿对自我认识的太过偏激。当连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我们的英雄惟有以凋零生命之花来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千年,不能飞临乌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将血刃的剑。轻轻地告诉他“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枯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四面楚歌的凄凉,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
东坡仰天一啸,生命之佩瑶瞬时飘溢出盈天漫地的磬香。我看到那飘飘白衣猎猎于萧萧风中,风度翩翩风情万种风华绝代。
这位被林语堂先生誉为“不能为一”却“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一生颠沛流离的坎坷命运,便是一篇超越狭隘自我,演绎壮丽人生的辉煌篇章。
一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使我们的文豪几近陷入灭顶之灾,吐纳珠玑的玉口在严刑拷供中凄惨哀号;泼墨风流的秀士在长枷锁铁镣中迎风颤抖,发配荒蛮,风尘满怀,浪迹四野,身如浮萍。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居无定所的漂泊;涛隐隐的故垒边却依然响起你震撼苍穹的凯歌。你认识的自己是旷达的,所以你在烟瘴四布的密州仍“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冈”;你认识的自己是洒脱的,所以你在凄风苦雨的黄州仍“何妨吟啸且徐行”不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认识自己是超然的,所以你在独处荒僻的琼州仍挚情的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慈游奇绝冠平生”。苦难历程中的热忱不减,赢得了东坡浪漫潇洒的一生,超越狭隘自我的男儿本色,造就了一段瑰丽的文明。
项羽被突袭的浮云遮住眺望的慧眼。鸿图霸业灰飞烟灭于自我的孱弱,而傲岸的苏子凭借笃定的自我超越,为漫长的历史,增添了一片经久不衰的绚丽春色。
点评:
本文主题明确,由题目我能联想到超越自我的中心,以项羽和苏东坡的事例论证自我超越尽显本色的主题,明确突出。材料深刻:项羽和苏东坡的事例使得文章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作者紧扣这两则材料,深入分析,使得文章具有了厚重的意韵。语言优美:作者行文流畅优美,对古人经历的描述饱含深情,对诗句的化用巧妙精致,体现出作者的好文采。
例九:(2008广东试题)
不要轻易说“不”
我们知道,生活有着太多的曲折,也有太多的意外,但是,“既然选择了前方,但只顾风雨兼程”,认定的,就要去坚守,不要轻易说“不”。
如果厄运不小心降临在你的头上,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轻易中断快乐的航程,不要轻易说“不”。相信自己,相信未来,一息尚存,奋斗不止。台湾残疾人画家谢坤山,19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失去了一条腿,后来又失去了一只手,一只眼睛,他克服常人难于克服的困难,坚持练习生活自理,后来又学会了用嘴含着画笔作画,成为台湾著名的现代画家。面对人生的一次又一次打击,谢坤山没有坐等政府救济,没有轻易对他的人生说“不”,他说,“我从不去想我失去了什么,我只想我还拥有什么。”他成功了,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偶像。汶川大地震73小时后,北川女子龚天秀没有轻易对生命说“不”,为了能够继续活下去看着儿子长大成人,她用砖头砸烂自己小腿喝血求生,后来又向消防官兵要来锯子和剪刀,自己锯掉小腿,剪断筋肉,爬出废墟。
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了,甚至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要继续以一个将军的姿态,从失败的地方爬起来,再一次投入新的战斗,不要轻易说“不”。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从不轻易说“不”,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面对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为了科学研究,诺贝尔不怕寂寞、不怕失败、潜心钻研,没有轻易说“不”,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如果惰性、害怕寂寞、缺乏恒心——这些诸如此类的人性的共同敌人一千次地向你招手,你也要一千零一次对它们挥手拒绝,不要轻易对自己的坚守说“不”。既然认定了是正确的航向,就要不顾一切地冲向理想的彼岸。大凡非常之人,往往有非常的“坚守”。面对社会的变故,生活的艰难,思考的寂寞,他们没有轻易说“不”:一生的血泪,10年的披阅和增删,曹雪芹给我们构建了一座文化的巍巍昆仑《红楼梦》;15年的执著,司马迁写就光耀千古的史家绝唱《史记》;40年的坚守,马克思终成照亮人类的哲学巨著《资本论》。
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 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点评:
作者善用分析法从四个方面解读,可见其思维之敏锐和发散性之强。只是“失败”“厄运”两方面稍有交叉,但考场作文不必求全。
注意用相同的假设句式,可以引起老师对其思路的关注,是考试作文之有用技巧。而使用例证时点到为止,绝不炫彩,更值得学习。
例十:(2008海南、宁夏试题)
爱鸟之心
爱鸟之心,人多有之。然鸟之哀,正在为人爱——爱而无责任,是空泛之爱;爱而不敬重,是轻慢之爱;爱鸟之心被商人利用,适成害鸟之因,则是盲爱矣。
鸟本天然生命,今因人之爱,而遭大不幸,是鸟之哀。鸟将尽亡,人何以独存?故鸟之哀,乃人之哀也。
爱之实,在有责任心。无责任心而泛言爱,有爱言而无爱行,遂有爱鸟而致鸟死之尴尬结果,是所谓空泛之爱也。既爱鸟,当尽心尽力;若能尽心尽力,自会渐知鸟之习性,由最初感性本然之爱,进达理性自觉之爱,终成人鸟相亲相爱之境,未尝不是人生妙趣佳话一段。
爱之道,在敬重所爱之对象。以己所爱,强加于鸟,轻则施虐,重则施暴而不自知,是所谓轻慢之爱也。轻慢之害,有甚于空泛。人非鸟,焉知鸟之乐?以人之乐施于鸟,鸟或适以为苦;人若以鸟之哀鸣为欢叫,则人之残忍可知矣。故真爱鸟者,当以还鸟之自由为最终选择也。
然爱鸟之放生,又成害鸟之别径。爱鸟之人心,已成牟利之市场。人间善恶之调诡,莫此为甚。商人以牟利为天职,或可不论。放生者之动机,初看似亦无可非议。当市上之鸟,将成鼎镬中之牺牲,买而放之,善莫大焉。然若商人所卖,正为放生者而备,买者为一己爱心之发扬,而不问鸟之来去如何,是为盲爱矣。此鸟虽因我放飞而活命,彼鸟却因人仍欲买而续遭网罟之灾。如此捕而放之,放而捕之,循环往复之间,众鸟岂能平安愉快无死伤?由此可推知,放生之爱心愈多,遭难之飞鸟愈众。爱鸟而致鸟亡,此岂买而放生者所乐见之结局乎?故放生之善举,亦当慎为之。当放生不成生意,利用善心以发财之市场不复在,众鸟或将更安适。人若有善心,存善念,时时处处皆可行善,不必执着于放生一途也。
点评:
考生用文言文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足见其语言功底;文章紧扣材料,另辟蹊径,观点鲜明、新颖、独到,“然鸟之哀,正在为人爱”这一中心观点可谓石破天惊之语,一语道破鸟被大肆捕捉的根源;然后正文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正反对比论证——“爱而无责任,是空泛之爱;爱而不敬重,是轻慢之爱;爱鸟之心被商人利用,适成害鸟之因,则是盲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