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话题作文:合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群狼被猎人赶进了一个洞里。猎人在洞口安装了一只兽夹,无论哪只狼先出洞都会被兽夹夹住。不过这样一来,其余的狼就可以逃脱。
狼群在洞里讨论谁先出洞的问题。老狼说:“我年岁最大,我先出洞不太合适吧。”小狼说:“我的年龄最小,不该我先出去。”母狼说:“我还有三只狼崽等着我喂奶,你们忍心饿死它们吗?”一只跛脚狼说:“我已经负伤了,大家应该照顾我。”最后只剩下一只壮狼了,它说:“我可以先出去。不过,如果我最后冲出去,我可以为大家报仇,去咬死猎人。”
几天后,猎人从洞里拖出一只又一只饿死的狼。
狼,本来是很有智慧、团队意识极强的动物。但是,这群狼太自私,谁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结果都被活活饿死了。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所给材料是一则寓言,它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讲合作于己于人都不利这一现象,所以无论以什么方式写作,主旨都要强调提倡团队意识,讲求合作。写文章时首先要明确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伟大的人,个人能力也是有限的,所谓“独木不成林”“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团结一致,从而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取得共同的胜利。由此可立意如下:1.个人价值在合作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2.合作,我们共赢。3.“人”字结构是互相支撑的,离开合作,人就倒了。
合作,使冷漠的人感到这个世界的温暖,使卑鄙的人懂得这个世界的高尚。马克思、恩格斯相互合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离开合作,人就不能生存,也不能生活,更不能成长。
12.材料作文:生活中的“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两个人去爬山,其中一个人说:“我比你有经验,我走在前面,你在后面可以看我怎么做。”
于是他就走在前面,可是他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约有两百五十英尺深的大洞里,另外一个人向下面喊:“你还好吗?”
“不好!我的两只手都跌断了。”
“那么,用你的脚爬上来。”
“我的两只脚也跌断了。”
“那么就用你的牙齿爬上来。”
于是,他就用他的牙齿往上爬。当他快爬到洞口的时候,另一个人又向下面喊:“你还好吗?”
他回答说:“是……”随着他的回答声,他又掉下去了。
阅读寓言,领悟寓意,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贴近生活。不得抄袭,书写工整。
写作导引:
寓言是虚构的,故事是夸张的,但是,优秀的寓言所蕴涵的寓意一定是符合实际的,它是能准确体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或者揭示假恶丑的。这则寓言中的“用牙齿往上爬”虽然是虚构的,但主人公勇敢面对困境的态度与在艰难中努力求生的精神是真的。虽然,他在快到洞口时,因张口回答朋友的询问而又掉入大洞这样的情节在生活中不大可能有,但生活中因一时的大意,不经意的失误而导致“功亏一篑”的事例却比比皆是。行文时,最好能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构思写作,或写人叙事,或议论说理,力图切入点小而开掘深。
13.命题作文:路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路标”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个义项:①交通标志;②队伍行动时沿路所做的联络标志。
请根据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路标”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看到“路标”一词,我们就应想到:这一概念可实可虚,可以仅仅从表象含义来写,但这样就会显得肤浅狭窄;而如果运用象征手法来拓展题目的容量,文章就会写得深刻丰富。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有“路标”在指引着我们。路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臆想中的。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一件物品、一个微笑、一份记忆、一种精神、一个梦想……只要他(它)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现了相应的价值,都可以看作是“路标”。我们不光要看到那些客观存在的“路标”,更要洞察到诸多无形的令人终身受用的“路标”。而且,“路标”的存在,使前方的路途由崎岖变得平坦,由羊肠小径变为康庄大道,可是,若是一味地依赖与服从“路标”,我们同样会失去个性,迷失自我。由此看来,“路标”具有双重性。这样,我们在议论时就多了一个角度。有了这些丰富的联想,再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最擅长的文体,就很容易动笔了。
14.话题作文:在现实面前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西西弗斯的小神,因为他触犯了天神宙斯,于是宙斯处罚他把一块巨石推到一座山上去,但无论他怎样努力,这块石头总是在到达山顶之前不可避免地会滚落下来,于是他只得重新去推,永无休止。
如果你是西西弗斯,面对这样的现实你会怎样做或者怎么想呢?请以“在现实面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书写工整。
写作导引:
这个故事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人的一生,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有那么多的事情要经历,完成了一个还有下一个,经历过了一次还有下一次,这真像西西弗斯在推石头。西西弗斯必须推石头,这是注定的,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人生的整个过程,这也是注定的。因此,关键是心态。有这样一句话:“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呢?”西西弗斯在推石头时,快乐也是推,不快乐也是推,何不快乐地推呢?如此思考,就可把“在现实面前”的态度确定为“快乐”的。当然,如果西西弗斯以端正的态度感动宙斯,从而争取得到宙斯的赦免,这也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但这样容易出现偏题情况,如写成西西弗斯可以放弃,这就不符合故事应该有的寓意了。
15.命题作文:是非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年迈的老人,因体力不支而跌倒在繁华的闹市区,久久起不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是竟没有一个人愿意上前把老人搀扶起来。过了很长时间,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路过这里,他们挤进人群,吃力地把老人扶了起来。此时,人群里传来这样的声音: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如果我扶了老人,说不定他会说是我把他撞倒的,到头来会吃不了兜着走!”
“现在雷锋真是越来越少了。”
“如今的大人越来越不如孩子了!”
“唉,世风日下啊……”
对上述现象,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想。请以“是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导引:
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体现了我们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这种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对社会风气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毋庸讳言,材料中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绝非偶然。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并采取怎样的行动,是高中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袖手旁观;也有人认为,见义勇为,扶老携幼,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此,我们在作文时可以如此立意:做人要有是非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
16.材料作文:当厄运降临的时候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史蒂芬?霍金被誉为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的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他过完21岁生日之后,他不幸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从此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语音失常,不能与人直接交流。但残疾没有击倒他,反而使他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富兰克林?罗斯福以他的雄才大略驱走了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阴影,征服了全体美国人的心,最终连任四届美国总统,成了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海伦?凯勒以她超常的意志战胜了盲聋哑的残疾,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女性社会活动家。
被誉为“湖南张海迪”的李丽1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再没有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创办“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五年时间温暖了八万颗冰冷的心,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他们都以超人的意志战胜了厄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读了这几则材料,你有何感悟?在材料范围之内,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在成长的道路上,人们常常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厄运。面对厄运,有人束手无策,有人悲观失望,有人一蹶不振,也有人勇敢地面对厄运,开始了新的人生,创造出新的辉煌。针对这几则材料,我们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从以上几个人物的事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点——他们的身体被命运抛弃,但他们的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这就是我们立意的关键。如果写议论文,论点一定要明确,议论一定要新颖,深刻;如果写记叙文,选材应生动感人。
17.话题作文:宽与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余华在他的长篇小说《兄弟》后记中写道:“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直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想无论写作还是人生,正确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这段话对无论是作文还是做人都有指导意义。
请以“宽与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中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生活中充满辩证法,当你选择人生之路时,有时看上去很宽的路,在你走了一段之后会发现,这条原来认为宽的路并不一定是阳光大道。相反有时表面看上去是一条窄路,走起来比较艰难,但下决心走了之后,发现越走越好走。人生路漫漫,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失败和挫折,就相当于是在窄路中行进,继续走下去,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要正确认识人生,认识逆境,认识失败与挫折。
宽与窄它可作多方面的比喻和联想。这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写作空间。宽与窄,可以写实的路,但更多的是虚的。宽和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宽和窄还可引申表面宽而实质窄,反之也可以,因此要透过表面抓住实质;还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来构思,因为宽与窄是相对而言的。比如,鲁迅到南京学洋务,在当时认为是没有出息的,是“窄”,但鲁迅走出了“宽”;又比如,在当时学医就是“宽”,但鲁迅弃医从文,又选择了“窄”,而这“窄”却使鲁迅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18.材料作文:抓住问题的关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没想到隔了一天又看到袋鼠跑到外面来了,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根据上面的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有针对性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寓言故事的主旨一般是讽刺性的。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管理员一味加高笼子而不知关好笼子门的故事,讽刺了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核心和根源去解决的错误做法。根据这个主旨,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材料的内涵:抓住问题的关键。然后围绕这个主旨展开论述,提出观点: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是抓关键;抓住关键,轻松解决问题;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从源头解决问题;扼住问题的咽喉;从实际出发等。
19.命题作文:品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品位是一张标签。告诉人们你是谁,你要什么以及你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有人说:品位是一张通行证。它引领你呼吸时尚的空气,触摸流行的脉搏,融入与你气味相投的社交圈。
你对品位如何理解,它引发了你哪些联想或思考呢?请根据你的领会和思考,以“品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何为“品位”?新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物品的质量。”延伸到评价人的层面上,意思是人骨子里所特有的东西。它是一种积淀,是一种习惯,形成了一种自然。品位体现为人潇洒的风度,有见地的思想,优雅的谈吐,得体的衣着,高尚的内心,丰富的情感,渊博的学识,非凡的鉴赏,谦逊的举止。
有了上述理解,文章的立意就明确了,你既可以肯定它,论述品位的好处,品位的重大作用,因为好品位都在影响和指导着人行为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否定它,分析品位的弊端、品位的危害,如你的品位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与自我形象,盲目而不切实际地追求品位,无异于东施效颦;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你必须具有与他们一致的品位。既可以写自己的品位,也可以写别人的品位对自己的影响。可以立意为“背起品位的行囊”,分点阐释:品位像喜欢耳提面命、嘱咐叮咛的慈母,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人生的第一信条——抉择;品位像谆谆告诫、循循善诱的贤父,时刻在身边指导你——生活中要拿得起放得下,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不随波逐流。最后总结:有了品位的行囊,才能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增值自我,充实人生。也可以由品位想到生命的品位,并由此谈及生命的价值,写出一定的深度。也可以反面立意如“制造品位”,抓住典型,为某位为官者制造品位,显现自己的高雅。既合题意,又合文意,用一两组精心设计的镜头充分暴露为官者的丑陋嘴脸,使文章内容充实,讽之有据。有了这样“真实的虚构”,作者的情感自然也在其中展露无遗。
20.话题作文:文化现象的反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每当情人节、圣诞节来临之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是火暴的场面:商场、酒店、KTV人满为患,用“爆棚”形容远不过分;情人节玫瑰花香飘满天,花价也随节日不断攀升。然而,一项面对青少年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显示,竟然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端午节、元宵节。
2.从“端午祭”申遗到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从号称“汉字是古代韩国人发明的”到汉字申遗,韩国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中国再也不能沉默了,他们说汉字是中国的,不是韩国的,表示要维护汉字的“所有权”。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以上现象呢?请以“文化现象的反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涉及的范围之内,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道作文题给了两则材料。细究这两则材料所针对的集中对象是“文化现象”。第一则着重谈了“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关注的巨大反差。第二则着重谈中国人反感韩国拿中国文化申遗,要维护汉字的“所有权”。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洋节为什么越来越火暴?洋节的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在写作中,首先是要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一定的理解,不可想当然,要针对这种文化现象反思,写作的时候只要围绕其中的一点展开就行。其次是要辩证地看待文化现象,既要看清其积极有益的一面,也要看清其不足消极的一面。在议论说理时,用词要准确,造句要合乎实际情况,不能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武断片面地将上述文化现象简单地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我们可以有以下反思:①中西节日碰撞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必然,面对节日的碰撞,我们需要“兼收并蓄”,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大量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从而形成民族文化新的繁荣和发展;②人文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民族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社会的异变和悲哀,一个没有文化底蕴做支撑的民族,要想实现经济腾飞的奇迹,并保持长久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③这种“崇洋媚外”的表现是不是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或者民族文化引导的缺失?洋节充满青春活力,节日休闲狂欢更是青年人的首选,而传统节日留给人的印象不是很好,不是走亲访友,吃喝玩乐,就是烧香拜神。节日送礼,是很多参加工作的人都感到头痛的一件事情,传统节日一到,人们就不得不张罗节日送礼的事情,甚至有借钱送礼现象发生,传统节日往往被人戏称为“灾难日”;④对于民族文化,以珍视的态度来对待远比“中秋”“端午”申遗更有价值,民族文化是民族文明的载体,是民族之精华,是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我们的民族需要自己的文化来支撑;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已经迫在眉睫,中华民族不能患上“民族文化缺钙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