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高考复习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 复习目标:
1、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 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科学素养
3、 结合各知识点的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4、 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兼顾学科间综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学科视点
三、 复习安排:
1、2008年暑假至2008年12月底:第一轮复习。(见附表1)
3、2008年寒假至2009年4月中旬:第二轮专题复习。
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第二轮复习我们计划组织八套能力训练题,其中综合学科,学科内五套题,跨学科训练三套题。我们的编写原则有三点:体现教材的特点,符合考纲要求和我们的复习训练思想,并且体现新颖、准确与导向性,有助于学生疏理归纳训练。在第二轮复习期间我们计划每周进行一次文、理综合的练习,安排三次模拟考试,让学生适应综合考试的方式。要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4、2009年4月中旬至5月底:高考仿真练习。(含五次模拟考试)
这一阶段为第三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强化能力,为强化训练阶段,也是高考前的冲刺训练。主要进行模拟训练,从知识到能力及考试心理素质的全面训练,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并密切注意高考相关信息及动向。重点是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5、2009年5月底至6月初,学生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这一阶段的作用不可小看,各类学生都能从自身的查漏补缺中获益,取得主动权。
四、复习策略:
1、加强学习、研究,瞄准高考方向
在复习前,花足够的时间,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教材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及评价报告,领会其精神,熟悉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和能力层次,把它准确落实到实践中——备课、上课、命题中。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力求抓住五点:知识点、考试点、能力点、德育点、实际点。
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应以学生实际掌握的质量作为标准,认真落实分类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坚持以中等生可接受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夯实基础。做到低起点、小台阶,逐渐提高。据大纲要求,对内容进行细而全的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增加课堂讨论,畅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3、加强训练,重视讲评,提升学生的能力
我们强调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搞题海战术,做到精讲精练,引导学生及时地从中分析、归纳总结出解题归律和方法,从而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重点抓好三种能力的培养:
① 审题能力
一是造成审题错误的原因:
粗心大意、思维定势
二是培养审题能力的途径:
让学生自己审题,作出物理情景图。
(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三是审题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把握、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②分析综合能力
主要教会学生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③表述能力
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物理情景和答案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大纲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高考试题也确定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五、 具体要求:
1、 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2、 着力研究三类课型,上好三类课。
(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
3、 抓好复习的六个环节。即读、讲、练、测、评、补
读: 预习课本,发现问题
讲: 按知识体系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提炼物理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讲清解题方法
练: 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强调控制数量,讲究质量
测: 进行单元测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
评: 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补: 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4、指导学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周次 |
复习内容 |
备注 |
暑假 1 |
原子核及相对论 |
高三课本 |
暑假 2 |
第一讲:直线运动
1. 关于运动的描述(1课时) 2.匀变速运动的规律(5课时) |
|
暑假 3 |
3.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1课时) 4 习题课(2课时)
第二讲: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两种常见的力(3课时) |
|
暑假 4 |
2.力的计算(2课时) 3.物体的平衡(3课时)
4.习题课(1课时) |
|
1 |
第三讲:力与运动
1.牛顿运动定律(3课时)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4课时) |
|
2 |
2. 习题课(1课时)
第四讲:机械能和能源
1.功 动能 势能 (3课时) 2.动能定理(3课时) |
|
4 |
3.机械能守恒定律(3课时) 4.习题课(3课时) |
|
5 |
第五讲: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1抛体运动(3课时) 2.圆周运动(4课时) |
|
6 |
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4课时)
第十六讲:碰撞与动量守恒
1.动量及其改变(3课时) |
|
7 |
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课时) 3.自然界中的守恒定律(3课时) |
|
8 |
第十三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机械振动及图象(6课时) |
|
9 |
2机械波(6课时) |
|
10 |
第六讲:电场
1.电场力的性质(3课时) 2.电场能的性质(3课时) |
|
11 |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电容器(3课时) .习题课(3课时)
第七讲:电路
1.电阻的研究(2课时)
|
|
12 |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课时) 3.电功率(1课时) 4.多用电表..电阻的测量(3课时) |
|
13 |
第八讲:磁场
1.安培力的应用(3课时) 2.洛沦兹力与现代技术(3课时) |
|
14 |
第九讲:电磁感应
1.感应电流的方向(3课时) 2.电磁感应定律(3课时) |
|
15 |
3.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4课时)
第十讲: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2课时) |
|
16 |
2.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1课时)
3.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3课时)
4.电磁场和电磁波(3课时) |
|
17 |
第十四讲:光
1.光的传播(6课时) |
|
18 |
2.光的本性(2课时)
第十五讲:相对论(2课时) 原子核(2课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