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祥几年前去洋思中学考察学习,学校的一条教学格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初次看到这句话,对他们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在我们的固有思维中,学生总有好差优劣之分,就像人的五个手指总有长短一样。今年9月,由于人事关系的调整,我离开工作了十多年的初中教学岗位到小学任教,担任二年级的教学工作,面对一个个天真的孩子,面对一张张无邪的笑脸,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知道我错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求知的征途中,他们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啊!回想起过去的教学生活,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数人总是不屑一顾,认为他们是天生的笨脑子,智力低下;对于那些“问题学生”,总是笼统一句话:他们就是这种坯子。其实他们并不笨,并不是没有学习的天赋,他们也不是骨子里就有叛逆基因,他们是输在了起跑线,输在了早期的习惯教育!于是我开始思考现在的教学生活,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们输在起点。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们没有“爱心”。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教育的伟大神圣在此,教育的艰难也在此。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爱”的内涵早已融入华夏儿女的道德取向而外化为多种表现形式:热爱祖国、善待自然、敬爱父母、尊重他人、保护弱小等等,并且落实在非常具体的细节上。 毋庸置疑,这些饱含着爱心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将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在目前学校教育当中,迫于目前激烈的教育竞争,重智轻德的现象却令人心忧,学校只是一味的追求考试成绩,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或是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搞花架子,华而不实。最终导致学生的道德观念薄弱,缺乏爱心。胸中无爱,必定冷漠自私,缺乏道德责任感,上不能报效祖国、孝敬父母,下不能扶贫济困、善待弱小,工作中不会团结同志、和谐共处。“人之初,性本善”,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还很稚弱,他们的思想还很纯洁,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还没有形成,只要我们加以适当的引导教育,让“爱心”的种子根植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将来一定能长成“博爱”的大树。我要让我的孩子们扛起“信心”这面大旗。对于刚学走路的孩子来说,走好每一步都是一种成功。但我们却不善于把它放大,把它化作激发孩子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的动因。由于教育者长期以来对学生能否严守纪律、成绩是否优秀过于看重,而漠视学生取得的点滴成功,从而导致了这样的现实:大部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习惯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问题,学生们都不约而同的推荐师生们一致公认的“优等生”;就连板演时出现同样的错误,评价都不相同,成绩好点的出了错,孩子们会发出遗憾的叹息,而对学困生出错了则是嘘声一片……他们在潜意识中已经认同了“己不如人”的观点,这不仅滋长了部分学生的自满情绪,更严重的是摧毁了大部分学生的“自信”。谁之过?毫无疑问,孩子的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为人师者平时对学生的评判标准。我们对孩子的闪光点、进步视而不见,却拼命放大孩子的每一点失败或者是错误,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在我们的一声声埋怨、一个个鄙夷眼神中消失殆尽。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进步,如果我们能让学生觉得日有所得……让他们相信自己,不再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我想这比其他任何都重要。我要让我的孩子们捡起“细心”这块法宝。“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能不能取得成功取决于做事是否细致,做事是否细致完全取决于做事的态度。我们时常看见学生校园很随便的抛下一张废纸,我们时常见到学生的作业中出现明显的低级错误,我们时常听到老师质问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错啦?要求写大写字母写小写,明明是第一声写成了第四声……这些从表面看上去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老师、家长、学生大都会以“小事”“粗心”来解释搪塞。可是细细想来,这是个态度问题。小事不小,说明他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说明他做事时没有认真投入。有人说,平凡和伟大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我十分赞同。别人没有想到的我想到了,别人做不到的我做到了,把平凡的事情都做细致了不就是伟大吗?如果一直总是粗枝大叶,不追求尽善尽美,形成习惯,怎能成就一番事业。要知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所以,从现在起我就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不原谅他们这些看似无关道德的行为,不放过任何一个在别人看来无所谓的失误,让他们从小养成细心的习惯,注意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我想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我要让我的孩子们养成“虚心”的好习惯。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要虚心。但是,虚心有个孪生兄弟叫虚荣,虚荣心占了上风就不会虚心。我们的孩子还小,我们都竭力去呵护他们,尽量放大他们的每一点成功,给他们以成就感,让他们得到足够的鼓励。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当他们听到的都是溢美之词的时候,很容易飘飘然,觉得自己天下第一。 有时他会因为老师对它宠爱有加就有恃无恐、自由散漫,有时他会以为自己学习不错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上课走神、作业潦草。“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老师的要仔细研究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固然要以表扬为主,但表扬到什么程度,要因人而异,要适度。你既要让每一位学生觉得自己的重要、不可或缺,又要让他们学会虚心,让他们清楚地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成才成功之间的差距,让他们知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才能让他们养成“虚心”的好习惯,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至于因为一点小小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继而不思进取,成为新时代的“方仲永”。最后,我要让我的孩子们坚守“恒心”这块阵地。“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贵在坚持啊!只要有恒心,无论做什么,历史会肯定我们的努力,社会会推动我们进步,时间会带给我们利益,毅力会帮助我们成功。而我们的孩子的年龄特点恰恰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做事只是凭“三分钟热度”。因此,我们要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古今中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成材的典型例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人的成功势必会更大的激发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强烈欲望;我们要帮助孩子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理想,并且经常强化,把它变成一种追求上进的内在动因,因为强烈的动机可以驱使人超越许多困境;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把远大的目标分解为众多的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并经常督促孩子及时检验目标达成率,而不至于因为目标遥不可及丧失信心……孩子的良好习惯在于教师的引领,为人师者更应坚持做好,只有当你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常抓不懈,学生的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李希贵老师说过:“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育工作者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五心”飘扬在孩子的心空,就一定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