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式六年级教学下册第4—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耕种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树立国情、省情、市情、区(县)情和乡情发展意识。 2、进一步熟悉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并乐于用此数学工具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4、结合学习内容渗透环保教育。教学重点: 画统计图的方法利用图解释生活的某些现象。教具:课件系列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由于人类乱砍乱伐造成风沙侵略人类场景,再出示退耕还林后的场景,并伴随着讲解。 2、师:由于人们乱砍乱伐,使大量的土地流失,大自然就惩罚了人类,这不,九八年洪水泛乱,九九年地震、2000年干旱………为了恢复生态平衡,人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退耕还林,瞧这里又呈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评析]:课的引入以课件的形式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由于人们不爱护环境资源,造成了许多自然灾害,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需要环保意识。 二、探究思考1、师:大家都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退耕还林,我们一起来看看某乡从1981——2001年退耕还林的情况吧! 2、课件出示某乡耕地情况统计变化图 3、学生观察此图,从这个变化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学生思考后同桌或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并在小组或全班来解决问题。 如:(1)这个乡增加的耕地面积是如何变化的?(2)哪年减少的耕地面积最少,哪年减少的耕地面积最多? (3)哪年增加的耕地面积与减少的耕地面积一样多? (4)分别计算出1981年、1986年、1991年、1996年、2001年耕地面积变化量(增加量—减少量)。 [评析]:把问题解决权还级学生,教师穿插讲解知识,这样把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不是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教师跟着学生走。 4、你能根据这九年的土地变化画出统计图吗?若有些学生不理解,可以先解释再画。(根据那一年的增加的量与那一年减少量的之差)然后学生制作统计表。 5、师:如果告诉你1981年这个乡的耕地面积总量为50公顷,你知道1986年这个乡的耕地面积为多少公顷?1991年呢、96年呢、2001年呢?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个另辅导。 6、从这个乡耕地情况的变化图中你还得得到什么结论?先小组交流、讨论再汇报。 [评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人,让学生独立思考,给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三、实践应用1、课件出示教科书P5练一练第1题 课件出示统计表,学生观察、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森林覆盖率的含义,并完成下面问题: (1)你能将A、B、C三个国家拥有的森林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2)三个国家的覆盖率大小如何排列的? (3)为什么以上两题的大小排列顺序不一致呢?(4)如何求表中的每年国家的面积?从中你还获得什么信息? 2、(1)调查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与世界观有总面积,各是多少?并计算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占世界现有总面积的百分比。 (2)调查我国现有人口与世界人口数,并计算它们的百分比。(3)比较以上两个百分比。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学生通过畅谈收获,使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得以梳理,进一步体验成功和乐趣,课未延伸,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资料袋] 调查襄樊地区1950年、196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数并画出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图,从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总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课件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教学资源,一方面对所学的统计图进行了进一步的练习,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合作意识。 (襄樊市长虹路小学李梅) 垃圾 ——变废为宝[教学提示]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师大版式六年级教学下册第6—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根据表可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问题。 2、通过对废品回收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用数学意识。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进一步熟悉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2、能根据表或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具:课件系列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垃圾在我们身边,随处可风,若不加以处理会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但如果把它们进行合理分类处理,也可以变废为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环卫工人是如何让垃圾分类处理的。 2、播放垃圾分类处理情景的录像,学生观看。 [评析]: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录像来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探究思考 1、师:为了方便群众、环卫处已把垃圾桶进行了改装,把一个垃圾桶分为有益和无用的两个内桶(课件出垃圾桶的画面,并出示长、宽、高) 2、师:今天我们大家就来一起解决与垃圾有关的数学知识(课件出示教科书P6上面的5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独立完成。 3、学生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探讨、然后每小组派代表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评价正误。 4、学生在讨论、完成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状况,然后小组汇报完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小结。 [评析]: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着实他发挥了学生的才智,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1、课件出示的科书P6下面的试一试,学生先读题,谈谈 自己对题意的理解,然后独立做,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完毕后,全班交流反馈。 2、师:其实,蚯蚓也可以消化许多垃圾,大家想知道吗?我们来一起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7的练一练,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完成后加经归纳比较。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做些什么? [评析]: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料袋] 实践活动 (1)调查一天自己家里丢弃的塑料袋数,并计算出年均每人丢弃的个数。 (2)根据自己的调查数据,估算一下全班、全校同学一月、一年丢弃的数目。 (3)将一个塑料袋铺开,估测它的面积。 (4)把全校同学一年丢弃的塑料袋全部铺开,大约占多少平方米? [总评] 这节课由学生的生活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没有陌生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教师做的只是合理的组织与引导,为学生生动活泼,营造氛围,提供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