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图片配音,多媒体播放): 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1、抽生答。 2、全班齐读。 3、(多媒体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点出“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都看到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浏览全文,找到有关的语句自己读读。 三、交流: 1、 出示: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火炉) (2)、给小女孩留下了什么感觉?(舒服) (3)、读得再舒服点。生自由读。 (4)、抽生读,评价 (5)、齐读。 2、出示:“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烤鹅) (2)、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这真是妙极了。 把美妙读出来。生朗读。 3、 出示:”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在向她眨眼。”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圣诞树) (2)、什么样的圣诞树? (3)、随机(学生介绍圣诞节)在西方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成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快活极了。 (4)、小女孩此时也是快乐的,把她当时的心情读出来。女生读。朗读比赛。 4、“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奶奶) (2)、什么样的奶奶? (3)、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 5、难怪安徒生会写“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点红两个“幸福”)你认为小女孩幸福吗?为什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小女孩幸福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四、讨论 (方案1)所有人认为小女孩不幸福,找到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 1、有关句子: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4、“奶奶!”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就会不见的!” 5、从前面的描述中,我发现小女孩一点也不幸福,可安徒生为什么还用两个“幸福”来结尾,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幸福”? (方案2)分成两组:幸福不幸福 1、采用辩论的形式各抒己见,不幸福观点基本同上。 幸福观点:(1)、小女孩死前看到了种种幻象是幸福的。 (2)、小女孩死了就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了,这是幸福的。 2、到现在,两种观点谁说服谁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已经感受到幻景越幸福,可这是幻想,永远不可能实现,而小女孩是那么渴望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生活,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幻想中享受一下吧。 3、齐读最后一句。 五、拓展延伸 对比小女孩,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你们,你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今天,有的同学带来了一些自己的生活照,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抽生上台介绍。 看了这一张张温馨的照片,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幸福,真正的幸福。这一切对于你们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甚至认为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可卖火柴的小女孩连这极平常的生活都享受不了。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什么?赶快在书上写下来吧。 生自由写。 抽生汇报。 六、小结 《板书》 火炉 烤鹅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圣诞树 幸福 奶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