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物理 >> 综合 >> 物理新课程 >> 正文

 

新课标问题5:物理课程为什么要强调过程与方法?

查询物理新课程的详细结果
传统物理教学关注的主要是知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少,较少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的过程,把“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这种强调过程和方法的课程目标,体现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过程的思想。一方面作为科学认识结果的科学概念或科学原理都是对自然界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认识,虽然从形式上看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这种体系不是封闭的,它仍具有过程性、生成性和开放性,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又内在于概念原理体系之内,并随着概念原理体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无论对那一门学科而言,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科学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

有的教师可能认为,学习同样的内容,如果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习效率”,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因为没有全面理解教学目标。新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效率”应以完成教学目标来衡量,而不能单纯以知识的多少来衡量。

 案例15:声音的传播(教学片断)

    教师先让学生做钟罩实验,用抽气机将钟罩内空气抽出,根据声音的音量变化,探究声音传播是否需要物质。学生先把钟罩和底盘用凡士林密封好,接通电铃电源,钟罩内的电铃响,当给抽气机通电后,电铃声就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声音了。当停止抽气,拔去抽气管时,随着空气咝咝地进入,电铃又越来越响,到后来和开始的声音一样的了。因此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教师并没到此停止讨论,教师又问:“那么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又恰好证明了什么能够传播?”学生回答说:“空气”。教师:“说说你们的依据”,学生:“空气多时声音大,空气少时声音小,没有空气时听不到声音”。教师:“你们是从哪里发现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呢?”学生:“抽气机每一次都要抽出一些空气,抽得时间越长,抽出空气越多,钟罩内的空气就越少”。教师接着告诉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这台抽气机无法将钟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也就是说无法抽成真空,你们的结论还成立吗?”

    对此,学生都感到意外,意识到自己的结论可能不对,这时教师有追问:“实验做到后来时,真的一点声音也听不到吗?”学生:“真的听不到”。教师:“抽气机的声音大不大?”学生:“大!”教师:“它的声音大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可能铃声太弱时被抽气机声音掩盖了。”教师:“思考得不错。但是你们还不能证明结论成立,因为你没有得到真空,又怎么能得到真空中的结论呢?”。

    在学生短暂的思考和讨论后,教师启发:“你们想想,抽气时铃声越来越小,那么我们的实验离这一步还差多远?如果我们的设备很好,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越来越抽成真空,越来越听不到铃声”。教师: 接着说下去”,学生:“最后得到真空,听不到铃声”。教师:“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简评:在这节课中,学生既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又经历了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方法,也在方法的运用中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过程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正是突出了物理科学的方法论价值。

案例16: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教学片断)

:我们已经知道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现在猜想一下,磁性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交流)

:我们猜想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我们猜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你们怎么看这两位同学的猜想?

:有道理,和我们的猜想一样。

:按前面同学的猜想,我认为如果同时增大电流和增加线圈匝数,电磁铁的磁性会更强。

:你们说的都可能对,不过你们想过没有,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想?请大家设计自己的方案。

(学生讨论交流)

:测量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看它吸引铁钉的多少。

:测量磁性强弱它吸引多少铁屑。

:测量磁性强弱看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

:上面说的是如何知道磁性的强弱,电流的大小如何改变,又如何知道它的大小?

:用滑线变阻器改变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增减电池节数改变电流,用小灯泡的亮度确定电流的大小.

:临时制作线圈,边实验,边绕线,可以改变线圈匝数。

:同学们提出的方法很多,请大家交流一下,看自己的方法还有什么缺点,然后开始实验。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教室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以鼓励。)

   简评: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时空,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交流讨论的过程。整个过程学生热情主动,思维活跃,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物理新课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新课标问题5:物理课程为什么要强调过程与方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安庆市“备好课”专题考核《初中物理…
    安徽省“备好课”专题考核《初中物理…
    新物理课程标准及其主要特点
    新课标下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复习
    我们究竟为什么进行物理教育
    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新课程下物理考试模式初探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
    初中物理新课程新在哪里
    初中物理大纲修改内容
    新课改100问(31---40问)
    新课改100问(51---60问)
    新课改100问(11---20问)
    新课改100问(1---10问)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情况的调查…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
    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小实验
    香港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评析
    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的解读
    新课程教学对物理教师的新要求
    泰州市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北师大版《物理》(8~9年级)教材介…
    新课改100问(41---50问)
    物理中考命题分析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工作…
    新课标问题7:如何看待知识和技能在三…
    新课标问题6:为什么要强调情感态度与…
    新课标问题4: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哪…
    新课标问题3:为什么物理教育的目的是…
    新课标问题2:我国传统的初中物理教育…
    新课改100问(21---30问)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四新”
    新乡市北师大版新教材使用情况介绍(…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评比标准与规范
    教育名言荟萃
    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育“新课程标准”…
    浅谈物理新教材的美育功能
    新课改100问(91---100问)
    新课改100问(81---90问)
    新课改100问(71---80问)
    新课改100问(61---70问)
    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新课标问题1:国际科学教育有什么发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