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可见,课程改革仍然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是基础学力的核心,是学生适应社会、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的基础。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仍是各目标的基础。初中生的物理基础知识体系还不健全,他们的头脑中还存有许许多多不科学的前概念,因而在教学中若忽视物理基础知识的建构而大谈创新能力的培养,则不亚于建造空中楼阁。因此,没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就难以进行科学过程、应用科学方法,也无助于科学价值观的形成。问题是:应该选择怎样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作为初中生的学习内容?
案例19:《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对教科书编写提出的内容选择原则
● 要与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内容标准的范围和水平相一致。
●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适应。
● 考虑学科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以及与其它学科的融合。
● 要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结合。
● 要有时代气息,反映物理学的新发展。
简评:学习内容的选择强调了知识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注意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还要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
案例20:对“力”的要求
在内容标准中,有“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的要求。
简评:显然,这些要求都是针对知识和技能的。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要求都是最低的了解水平。对力的作用效果,要求学生认识到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改变,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对于力的图示,要求会看、会画示意图。“会测量力的大小”指的是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对于二力平衡条件的要求只是“知道”的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