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庄暴见孟子

查询教学资料课件的详细结果
蹙( )頞( ) 庶几(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其庶几乎! 庶几:---------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语:--------诸:---------
C、未有以对也 对:-------
D、举疾首蹙頞 頞:------蹙:--------
3、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A、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B、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C、今王鼓乐於此
D、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例:举疾首蹙□而相告
A、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D、聊举数人以训汝
例:今王鼓乐於此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声如洪钟。
C、噌吰如钟鼓不绝。
D、顾谓御史书曰:秦王为赵王鼓瑟。
4、下面无通假字的一句是
A、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B、今王田猎於此
C、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D、直好世俗之乐耳
5、辨析下列句式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A、直好世俗之乐耳 句式:--------------译文:----------------------------------
B、他日,见于王 句式:--------------译文:-------------------------------------
6、“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一句的正确译文是
A、我并不是爱好古代君王的音乐,只是爱好现在的流行乐曲罢了。
B、我并不是能爱好古代君王的音乐,但特别爱好现在流行的音乐。
C、我并不爱好古代君王的音乐,但特别爱好现在流行的音乐。
D、我虽然也爱好古代君王的音乐,但更爱好现在流行的音乐罢了。
7、《庄暴见孟子》节选自《 ------------------------》,产要记叙了孟子与-----------关于---------的谈话。孟子根据齐王对音乐的爱好,与之探讨“--------------、-----------、-------”的话题,巧妙地劝说齐宣王要“-----------------”。
8、为什么“ 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会“举疾首蹙頞”?
答:



9、“王变乎色”的原因是
A、认为庄暴不该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B、认为孟子不该揭他的痛处,而感到愤慨。
C 、面对孟子的发问,为自己“直好世俗之乐”感到羞愧。
D、面对孟子的发问,以为孟子不能理解自己而生气。

B层级检测题
10、“今之乐”与“古之乐”相同吗?孟子为什么对齐王说“ 今之乐犹古之乐”?
答:



11、请写出根据下面语段概括的成语。
A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C、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弱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D、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E、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阅读下文完成12——19题。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於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诸侯能荐人於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 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 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孟子》)
12、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谆谆然命(命令)之乎?B、以行与事示(显示)之而已矣
C、践(登上)天子位焉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接受)之
13、下列句中的“暴”与“暴之于民”中的“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又槁暴,不复挺者B、性行暴如雷C、暴霜露,斩荆棘D、忠义暴于朝廷
14、另点词与“舜相尧二十有八载”中“相”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牖其前以通明B、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C、军中皆不敢以说书目敬亭D、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15、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勇气闻于诸侯B、缚者何为者也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石之铿然有声者
16、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是
1/大夫能荐人于诸侯, 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
A、大夫可以向诸侯推荐人,却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的职位授予他。
B、大夫能够将人才举荐给诸侯,却不能使诸侯还给他一个大夫。
2/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A、大意为天的视听由民的视听决定。
B、大意为天的视听由民的视听表现出来。
1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2/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

18、文中说舜有天下,不是尧给的,也不是篡夺的,而是天给的,从全文内容看,舜的天下实质上是谁给的?请用原文句子证明。



19、从本文看,孟子理想的天子应具备怎样的才干?(用文中句子回答)

附:参考答案
1、y h o yu l yu c j 2、A、差不多B、告诉,“之乎”的合音,义为这样的事吗?C、回答D、收紧,缩着,鼻梁3、B/C/D4、C5|A、介词结构后置,大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B、被动句,另一天,孟子被齐宣王召见6、A7、《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好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民同乐8、君王沉缅于“独乐”“与少乐乐”的安乐享受,必然会荒于国事,另重对百姓的盘剥,繁重的税赋徭役将给百姓造成“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灾难,因此,百姓闻乐色变、“举疾首蹙頞 ”9、A、C10、“今之乐”指齐王所好的“世俗之乐”,“古之乐”指先王所好的治国之乐。从内容上讲,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但若能与民同乐,无论是“今之乐”还是“古之乐”,都能达到施仁政,“王天下”的目的。孟子从这个角度立论,所以对齐宣王说“今之乐犹古之乐”,其目的是要奉劝齐宣王“与民同乐”,施行仁政。11、A、舍生取义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与民同乐D、妻离子散E、疾首蹙頞12、A13、D14、B15、D16、AB17、打官司的人不到尧的儿子那儿去而到舜那儿去/如果住尧的宫殿,逼走尧的儿子,那是篡位。18、实质上是人给的。“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19、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是民受之也。
作业:熟读该文;
完成练习册该课内容 预习《杜甫律诗五首》。

上一页  [1] [2] [3]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资料课件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庄暴见孟子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三则
    阿Q正传
    作文修改指导——如何提升作文的等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第九册综合性学习第一单元《品雨》教…
    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像(教案)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
    课例研究方案
    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
    《背影》课例
    驿路梨花(教案)
    《六国论》教学设计
    学问和智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满井游记
    己亥杂诗
    行路难
    观刈麦
    发问的精神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百年孤独
    香菱学诗
    岳阳楼记
    实词的辨析和选用
    麦琪的礼物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说“木叶”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石钟山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行动描写片断练…
    哨子
    等待戈多
    变形记
    墙上的斑点
    蜀道难
    兵车行
    将进酒
    我的信念(教案)
    囚绿记
    第五册第三单元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
    论美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
    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隆中对(教案)
    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
    信客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想和做
    俗世奇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二…
    《愚公移山》最新教案
    短文两篇
    全方位 新手法 最优化——古代咏月诗…
    《陈焕生上城》教案
    《伟人细胞》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雨说》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简案
    石钟山记
    阿长与《山海经》
    范进中举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二:致橡树(教案)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一:《错误》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一:《错误》
    《道士塔》教案 (一课时)
    我活着,因为我有一个梦想
    常见文言句式
    《行道树》教学实录
    夸父逐日
    雨的诉说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
    《致女儿的信》教学案例
    《老王》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谈读书》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
    《诗经》三首简明课堂实录:《氓》《无…
    《胡同文化》微型教案设计
    《论求知》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桥之美》教案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成功
    《项脊轩志》说课稿
    夸父逐日
    《晏子故事两篇》教案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教学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材分析…
    《敬业和乐业》语段精读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一)
    亲情话题作文——《我的父亲母亲》的…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
    编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教学…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奇思…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最新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说“木叶”》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
    《琵琶行》简案
    第六单元教案:《绿》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中国石拱桥》教案
    花未眠
    我的母亲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一面(教案)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谈谈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故都的秋
    《诗五首》教案:《使至塞上》《闻王…
    爱莲说教案
    律诗鉴赏教案(一课时)
    虞美人的教案
    《三块钱国币》教案
    济南的冬天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鲁版高一语文《荷塘风起》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雨说
    《词五首》教案:《望江南》《武陵春…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杜甫律诗五首
    齐桓晋文之事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
    《傅雷家书两则》
    饮酒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说课
    《雨说》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
    《鹤群翔空》教案设计(网血来稿,吐血…
    《琵琶行》教案设计
    我教《项脊轩志》
    《敬业和乐业》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小…
    我的叔叔于勒
    驿路梨花(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原创…
    齐人有一妻一妾
    《狼》教案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致橡树》教案
    评舒婷《致橡树》
    《错误》赏析
    《狼》
    饮酒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个》教案(一)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作文…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