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庄暴见孟子

查询教学资料课件的详细结果
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於境,问国之大禁,然後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 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於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3)齐宣王见孟子於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1)简史
史前时期:先民们不仅早已具有关于音乐的审美意识,而且也发生了关于音乐起源及其功能的种种想象,他们认为音乐起源于对自然、风、气的模仿,音乐的功能是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战胜敌人。这些看法都在当时的宗教和神话中出现,成为后世文明社会中音乐思想的胚胎和萌芽。
西周时代:这时,统治阶级已经把制礼作乐当作中国大事来看待,并认识到音乐具有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先秦诸子之前:这时普遍流行的是音乐多功能说,认为音乐不仅具有教化作用,而且还具有“以礼不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和万民以致百物”的功能。其次,还发展了关于音乐特征的“和谐”说。这时,已经开了儒家音乐家思想的先河。
百家争鸣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发展已经达到了极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礼乐思想”。这以后,中国古代的音乐思想大多陈陈相因,基本停滞,罕有发展了。这一时代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音乐思想家,如孔子、孟子等,出现的音乐美学著作有《吕氏春秋》、《礼记·乐记》、荀子的《乐论》和孔子的一些言论。
(2)孔子的音乐观: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有音乐实践经验和音乐修养,他从音乐方面整理过《诗经》,“使《雅》、《颂》各得其所”。他认为礼和乐都是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二者相辅相成;还认为音乐能起教化作用,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对音乐的内容,他强调“善”,对乐舞的形式,他强调“美”。对郑国的民间音乐,他认为放任而不合礼所要求的中和准则,说“郑声淫”,对优秀的民间音乐,如《关雎》,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相传是虞舜的乐舞《韶》,他认为“尽美矣,又尽善也”,所以,竟然陶醉得“三月而不知肉味”,但对于鲁国大夫季氏使用天子才能观赏的“八佾”舞(64人表演),他就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这是把乐看得与礼一样严肃。
总结起来,孔子在音乐美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下:
A、主张给音乐贯以“仁”的道德内涵,要求音乐必须具有“仁爱”(仁者爱人)的精神;B、提出了“尽善尽美”说,第一次把音乐审美的标准提到了美、善统一的高度;C、强调音乐作为教育手段的作用,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将音乐置于突出的地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D、第一次对音乐艺术的逻辑给予形象的描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热烈状);从之,纯如也(和谐状),曒如也(清晰状),绎如也(不绝状),以成。”E、打破了以往音乐观所通常具有的宗教束缚,在他的音乐思想中,不再给宗教以任何地盘(“子不语怪力乱神”)。
(3)荀子的音乐观:荀子的音乐思想,继承了孔子的若干论点,并经过发展改造而形成法家的音乐理论。
荀子认为人们需要音乐,这是人情所不免的,但是为了防止音乐陷入邪乱,必须“制《雅》《颂》之声以导之”,“感动人之善心,使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他反对“淫声”、“夷俗邪音”和“郑卫之音”,他要求音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把音乐的社会功能提高到政治功能。
他又说:“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庄肃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还说:“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征诛揖让,其义一也。”比孔子又进了一步,把礼乐都作为专政的工具,显示出法家的精神。
荀子的音乐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一篇音乐美学专论《乐论》中,其大意为:A、以音乐的社会、政治、教育功能说与“中和”的审美标准说为中心,将礼乐思想感情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理论化,并坚持了无神论的立场。B、提出了以“理”(礼)节“情”说。认为音乐的本质是人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但人的情感如不以“礼”约束,必然导致混乱。C、他还提出了音乐的“享乐”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情欲的合理性,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附:《乐论》(节选)
间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事政,其极一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赠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言知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则相亲,异是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好恶性循环著则贤不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备明,天地官矣。
(4)其他学派的音乐思想: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他们的理想是回到人类的最初状态,即“至德”之世。他们认为,那至德之世,民性素朴,既无礼乐也没有君子、小人之分。等到有了礼乐,世界也便产生了对立,人们也就有了争斗心,人世间原有的纯朴之美便遭到破坏,因而他们反对人为,否定礼乐。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他著有《非乐》篇,他从小生产者的狭隘的立场出发,认为搞音乐浪费人力、财力,妨碍生产,极力加以反对。当然,道家、墨家的这些代表人物也都是懂得音乐艺术规律的人,“大音希声”、“至乐无乐”这样一些有关音乐的名言都是出自他们之口。
4、语言学习
前置句: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何由知吾可也?/夫子之谓也/何以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而良人未之知也///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加线词为宾语)
后置句:何以异於邹敌楚哉/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 商贾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申之以孝悌之义/王语暴以好乐//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加线部分为后置状语)
句间关系: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因果关系)/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假设关系)/虽与这俱学,弗若之矣(转折关系)////
固定句式:盖亦反其本矣。(由“盖”引导,相当于“为什么不……?”)/惟士为能(“惟……为……”格式)/吾如有萌焉何哉!(“如……何?”格式)////惟弈秋之为听(“惟……为……”格式)////
省略句:将以衅钟(“以”字后省略“之”字,代“牛”)/
被动句: 他日,见於王(“见”表被动)//
判断句: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者,……也”式///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也”式)////
5、课后练习解析
一、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通过与《齐桓晋文之事》的比较,进一步体会孟子的民本思想。参考答案详见“重点难点化解”
二、运用对比提示矛盾,阐发观点,是《孟子》散文的特点之一。此题所提供的资料中,对比手法非常明显。同时也能对以前读过的有关章节加以复习,。参考答案详见“重点难点化解”中的“5、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文运用对比的例子还有:(1)独乐乐/与人乐乐(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3)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4)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5)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三、1、大王对我说他喜爱音乐。2、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3、现在大王与民同乐,就可以统一天下了。4、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国君的人,都想找大王您诉说。5、我们的大王恐怕没有什么疾病吧!
四、此题为选做题。设计此题,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一点古人的音乐观,增加一些文化史的知识。参看“相关知识补充”的有关内容。
●学练效果检测
A层级检测题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王语( )暴以好( )乐( ) 独乐乐( ) 管籥( )之音疾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资料课件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庄暴见孟子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三则
    阿Q正传
    作文修改指导——如何提升作文的等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第九册综合性学习第一单元《品雨》教…
    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像(教案)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
    课例研究方案
    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
    《背影》课例
    驿路梨花(教案)
    《六国论》教学设计
    学问和智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满井游记
    己亥杂诗
    行路难
    观刈麦
    发问的精神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百年孤独
    香菱学诗
    岳阳楼记
    实词的辨析和选用
    麦琪的礼物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说“木叶”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石钟山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行动描写片断练…
    哨子
    等待戈多
    变形记
    墙上的斑点
    蜀道难
    兵车行
    将进酒
    我的信念(教案)
    囚绿记
    第五册第三单元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
    论美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
    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隆中对(教案)
    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
    信客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想和做
    俗世奇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二…
    《愚公移山》最新教案
    短文两篇
    全方位 新手法 最优化——古代咏月诗…
    《陈焕生上城》教案
    《伟人细胞》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雨说》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简案
    石钟山记
    阿长与《山海经》
    范进中举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二:致橡树(教案)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一:《错误》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一:《错误》
    《道士塔》教案 (一课时)
    我活着,因为我有一个梦想
    常见文言句式
    《行道树》教学实录
    夸父逐日
    雨的诉说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
    《致女儿的信》教学案例
    《老王》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谈读书》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
    《诗经》三首简明课堂实录:《氓》《无…
    《胡同文化》微型教案设计
    《论求知》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桥之美》教案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成功
    《项脊轩志》说课稿
    夸父逐日
    《晏子故事两篇》教案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教学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材分析…
    《敬业和乐业》语段精读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一)
    亲情话题作文——《我的父亲母亲》的…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
    编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教学…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奇思…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最新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说“木叶”》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
    《琵琶行》简案
    第六单元教案:《绿》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中国石拱桥》教案
    花未眠
    我的母亲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一面(教案)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谈谈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故都的秋
    《诗五首》教案:《使至塞上》《闻王…
    爱莲说教案
    律诗鉴赏教案(一课时)
    虞美人的教案
    《三块钱国币》教案
    济南的冬天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鲁版高一语文《荷塘风起》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雨说
    《词五首》教案:《望江南》《武陵春…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杜甫律诗五首
    齐桓晋文之事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
    《傅雷家书两则》
    饮酒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说课
    《雨说》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
    《鹤群翔空》教案设计(网血来稿,吐血…
    《琵琶行》教案设计
    我教《项脊轩志》
    《敬业和乐业》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小…
    我的叔叔于勒
    驿路梨花(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原创…
    齐人有一妻一妾
    《狼》教案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致橡树》教案
    评舒婷《致橡树》
    《错误》赏析
    《狼》
    饮酒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个》教案(一)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作文…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