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问说

查询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的详细结果
bsp; 并  称曰“学问之道”,学即  继
  论述  找回自己放纵散漫的心    而且并提称为        道理    之后紧跟
        求:寻求,找回

  以问也⒁。子思言“      尊  德性”,而  归  于“道    问    学”⒂,
着要问          谈  (君子)重视品德    而且归结到  要(好)问(勤)学

  问  且  先于学也。
“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憙拑
                    第二课时
憗拕
第二自然段:分两方面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
    1.说明问各种不同的人──“贤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都能崐有所收获。
    2.引用儒家经典《书》和大师(孟子、子思)的话,略加说明──“学即继崐以问也”“问且先于学也,证明”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

    古之人虚中乐  善⑴,    不择  事而问⑵焉,不择人而问焉,取  其  崐          虚心采纳善言善事    挑选  来                      求取那些
            中:内心                       焉:语气词

有益于身                    而已。是故狂    夫    之言,圣人择  之⑶;
      自己(的修养和学问的事)罢了  因此狂妄的普通人  话      采纳它

刍荛之微,     先民    询  之⑷。舜以天子      而询于匹夫,   以大知
地位低微的樵夫 古圣先王询问他      有    的身份却  向平民百姓 凭  智
刍荛:指樵夫,刍:割 荛:砍柴,之:定语后置标志                 知同智

而察  及迩    言,  非  询  为  谦,  诚  取  善之弘也⑸,    三代⑹
却注意到浅近的意见  不是一时故作谦虚  实在采取好的多方面的意见
  察:察觉,注意  迩:浅近              诚:实在     弘:大,多方面

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  之交,  至于    劝  善    规  过    足矣⑺,
以后                  间  交往  能够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够了
三代:夏、商、周                 至于: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结果

其  以义理    相  咨访⑻,孜孜焉唯  进  修是急⑼,未之多见也⑽,  况
他们在大是大非互相请教    勤勉地急于进德修业      没有    这种人  何
访:询问  焉:词尾,地  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否定句宾语前置

  流俗⑾  乎?
况世俗之人呢

第三自然段: 对比古今之人的不同表现。
    承接上段后半有关古代大师的论述,本段由古及今,对比古今之人的不同崐表现,从正面论述过渡到反面论述,本段有两个层次:
    1.“古之人”的表现,他们都是“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崐焉。”
    2.今之人的表现,他们是有学而无问。

    是己而非人⑿,        俗  之同  病。  学  有未  达,        强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  世俗的共同毛病  学习有没有理解的地方  偏偏
    以己为是,以人为非                  达:达到,理解  强:勉强,偏偏

以为知⒀,        理  有未安⒁,    妄  以臆度⒂,  如是,则终身几⒃
认为理解  (所持的)道理  不稳妥  (却)胡乱地任主观猜测            几乎

无      可问之事。贤  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  之而不屑
  (什么)          才能                                 &nbs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问说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