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劝学

查询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的详细结果

 二十一  劝  学
                            荀  况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几个文言虚词和通假字的用法。
  2.了解本文的条理性及运用大量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明白、生动的写法。崐  3.了解荀况对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的论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崐    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一、三两自然段的教学。
  2.难点: 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憙拑
                    第一课时
憗拕
字词正音:
    柔róu(使……弯曲)  支qì(抬起脚跟站着)  砺lì(磨刀石)  跬guǐ(半步)
镂lòu(雕刻)  螯áo(蟹钳)

作者简介:
    荀况(约前313年─前238年),战国后期赵国人,名况字卿。曾游学于齐,在稷崐下(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讲学,韩非和李斯都出自他的门下。人们尊称他为荀卿,崐通称荀子。他曾去过燕国,并到秦国作过考察。晚年到楚国,为兰陵令,后失官居崐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崐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荀子的著述很丰富,今存《荀子》一书,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写的,一部崐分是他门人的著作。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他认为天是无知无觉的,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它自己的规律,与人的祸福崐无关。人对自然界出现的某些现象,不应敬畏顺从,而应“制天命而用之”,充分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自然界为人所控制、所利用;人应该主宰自然,而不是崐自然主宰人。
    在政治上,他主张“法后王”,“以近知远”;反对“法先王”。提倡重法、崐隆礼、尚贤使能。这些主张是可取的。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崐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崐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崐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荀子文章的特点: 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贴,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崐氛雄浑,语言质朴、凝炼。

解题: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崐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崐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崐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崐励”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
憙拑
                    第二课时
憗拕
     君子⑴          曰:“学  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⑵,而      青于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学习      停止 靛青      蓼蓝  但(颜色)比蓼蓝崐                                                           于:表比较,比

蓝⑶;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  中  绳⑷,    柔⑸以(之)为  轮,其曲
(更)深      凝成            木材笔直合乎拉直的墨线    把(它)做成车轮  弯
                               中:去声,动词 柔同柔:用火烤木材,使它弯曲

        中规⑹。       虽  有槁暴⑺,不复挺⑻者,          柔使之然也。
曲(程度)  圆规(的要求) 即使又晒干了  不再挺直    (这)是由于      这样的
                   虽:让步连词 有同又 槁:枯 暴:晒 者:因果复句里,表提顿

故木受绳⑼              则  直, 金⑽      就  砺⑾        则利,君子
    经墨线量过(斧锯加工)就能取直 锋利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锋利   (不
                                           就:靠近

   博    学而  日  参省乎己⑿,   则  知  明  而行  无过  矣。
但)广泛地  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就能智慧明达  行为  过错
           而且,表递进 日:名作状     知同智  而:表并列

第一段: 论述学习的意义。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劝学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