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平均数问题”课堂实录及评析

查询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的详细结果
文章摘要: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 (共3页)
文章关键词: “平均数问题” 课堂实录 老师 同学
文章快照: 老师还要给大家提供一则信息(出示统计图):■■}llIJTl教参2004年方明家(有3人)各季度用水量统计图(单位:千克)/tO0025oo00o0O000o09oo0-O0000O一一■■O一二三四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求出方明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多少千克吗?生l:能!师:老师给你提供三个算式,请小组讨论进行选择。A、(9000+18000+25000+13000)÷4。B、(9000+l8000+25000+l3000)+l2+3。C、(9000+l8000+25000+l3000)+365。D、(9000+l8000+25000+13000)+365+3。生2:选D(9000+l8000+25000+l3000)+365+3。师:除以365算出了什么?为什么还要除以37如果B是正确的算式,问题该怎样提?究竟方明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多少千克呢?老师经过计算,得出答案为59千克。现在,我们的眼前有了这样两个数据。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同时呈现)生3:我认为严重缺水地区应该多用一些水。生4:我认为不是他们少用水,而是实在没有水可以用,因为他们的家乡是严重缺水地区!生5:我想,作为生活在南方的人们,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以想方设法把南方的水运到北方去,解决那里的用水难题!师:你的想法很好。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达到南北地区的均衡发展。请大家记住: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评析】教师提供的两个情境。体现了现实性和拓展性,渗透了“数学无处不在”的思想,强化了“知识学以致用”的价值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珍惜资源的人文意识和协调发展的科学观念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总评1平均数是统计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节课。小学里讲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其知识领域目标主课堂实录要有两点:一是使学生理解“平均数”;二是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本节课选择的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探索性和人文性。师生围绕一个个生动现实的情境,展开自主探索和合作研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个典型事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的内涵。这样一来,数学学习便真正成为了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者很好地处理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关系。“平均数”的基本思想是将几个不相等的数“移多补少”使它们相等,而这个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而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是先求出大小不等的数之和,再等分。叶老师,妙创设了丰富的“平均身高”、“平均分”、“平均用水量”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抽象出“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较好地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以“数学思想”来引领“数学方法”。有效地扩张了数学学习的发展性功能。教师在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数学活动。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努力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大胆估猜,遵循“感知一理解一建构一深化”渐进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感悟平均数的内涵意义与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满足了学生的体验需求。整节课,教师科学地设计了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活动,把数学学习过程成功转化为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的自主精神与创新潜能得到了最佳的开发。对于数学教学而言,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平均数”一课教学的真正价值不单是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统计意识、策略观念、人文素养均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教数学、育学生”的课标理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平均数问题”课堂实录及评析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