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谈
|
查询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的详细结果
|
十七 风景谈 茅 盾 憗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在描写中插入议论,深化作品思想内容的表现手崐 法。 2.本文借助风景描写,表现解放区军民战斗生活和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六幅风景画面的特点。 2.难点: 六幅风景画面表现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憙拑 第一课时 憗拕 字词正音: 黑 hēixūxū 形容黑暗 坼chè 裂 汤汤shāngshāng 大水急流崐的样子 浅浅jiānjiān(也作溅溅)水疾流的样子 掬jū 两手捧 濑lài湍崐急的水 碣jié 圆顶的石碑 贻yí遗留 籁lài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岚lán崐山里的雾气 垭yā 两山之间可通行的狭窄的地方;山口 姗姗shānshān走崐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颀qí高
词语注释: *顿时生色:立刻增添了色彩。 *百无聊赖:一切都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非常无聊。P230注①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 安适、愉快的样子。 *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大方,有见识的内行人。崐 P231注③ *万籁俱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万籁: 指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姗姗: shānshān 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P227注④ 洋洋洒洒: 形容写文章时思路活泼,挥写自如。P228注④ 下笔如有神: 形容文章写得好而快。P228注⑤ 氛围: 笼罩着某种场合的特殊气氛或者情调。P232注①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崐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崐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1916年参加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参加中崐国共产党。并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7年开始文学崐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子夜》,崐同时完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这些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是崐“五四”新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崐作协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1.3.27在北京逝世。
背景简介: 《风景谈》写于1940.12抗战初期,当时茅盾在香港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崐1938年底应邀赴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主持“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工作,并崐在新疆文学院任教。1940.5离新疆回内地,途经延安,应朱德邀请到延安参观崐讲学。本文是1940年年底回重庆后写的。为了在国统区发表,全篇从谈风景的崐角度下笔,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的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军民的战斗崐生活。
解题: “风景谈”即谈风景,是宾语前置。本文共10个自然段,除4、6、8、10崐段是议论外,其余6个自然段的描写,各自构成一幅幅画面。 所谓“风景”,《辞海》的解释是“风光景色”。换句话说,也就是可供崐人观赏的建筑物、自然景象等。但这篇散文中,作者所说的“风景”还应包括崐人,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构成者”,是风景的“主宰”。因此,我们在考虑崐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一要考虑点出人的活动,二要顾及人类活动的崐自然背景。
课文简析: 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猩猩狭外沙漠的“风景”,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第一幅画面(1自然段)“沙漠驼铃” 对象: 戈壁滩景致。(戈壁:蒙语“难生草木的土地”,文中指大沙漠)崐 特点: “茫茫一片”(广度),“纯然一色”(色彩) 铺写了塞外沙漠的无边无际。然后用驼铃丁当引入掌着长方形猩红大旗领崐驼队于沙漠中之人,通过画面色彩,画外音响的前后对比,表现人类比自然更崐伟大,构成一幅“庄严”“妩媚”的画面。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也是全文的崐中心所在。 自然景物+人的活动→风景 这幅画面是全文的楔子,以下各幅,则是特写镜头,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崐尤其伟大。 第二幅画面(2自然段)“高原归耕” 对象: 山地月夜的景致。 特点: 蓝天、白云、黑 的山、梯田和庄稼,成就了一幅剪影,伴随而崐来的是“粗朴的短歌”“愉快的旋律”,画面反映的是黄土高原(解放区的代崐名词)人民的辛勤劳作和他们的愉快心情。 蓝天明月(色)+农民歌唱(声)→绝妙的题材 第三幅画面(3自然段)“延河夕照” 对象: 山地傍晚的景致。 特点: 夕阳、晚霞、干坼的黄土、汤汤的急流,一队知识青年“生产”归崐来,琅琅的笑语、雄壮的歌声弥漫着生命的活力,显示了他们充实的内心世界。崐着重写了鲁艺学员朝气蓬勃的劳动生活及他们的欢乐,饱含激情赞美了知识分崐子的崇[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风景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天山景物记 |
下一篇文章: 故都的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