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课型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我投影“看不见,摸不着,不声不响走过,小草见它弯腰,小花见它摇头,红旗见它招手,风车见它欢呼,似乎在说:‘谢谢你!’”请学生猜一种自然现象,学生马上猜出是风,我板书“风”字。接着,让学生用“风”字组词,看谁组得又多又准确。顿时,课堂热闹了,学生如雨后春笋站起来发言。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是他们积累词语很丰富,四字词语也说了不少,如:风起云涌、风云变幻、风山水起、风高物燥、风雨同路等。看见学生兴致这样浓,于是顺势引入课题:“你们开动脑筋组了那么多‘风’字好词,能否把风画出来呢?”板书:画风。
二、扣题生疑,激趣明标
齐读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有的说课文写谁画风,他们怎样画风,画得好吗?有的说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有的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我们学习《画风》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这样扣题生疑,不仅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自己提出学习目标。
三、借疑促读,演示解难
《画风》这篇课文比较易懂,对话较多,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逐句逐段的讲解。在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通过多读,特别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用疑问去驱动学生思维、探索,并通过CAI课件演示风来的时候东西如何起变化,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既直观形象,又能吸引学生。
第一个问题: “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这个问题可放手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在读中找答案,并适时诱导学生朗读,读出遇到困难时焦急、烦恼的语气。此时,我把握机遇问:读到这,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紧接着说出他们的疑问,情绪高涨。
第二个问题: 三个小朋友怎样动脑筋画风?画得好吗?这个问题是解决文章的重点、体会中心的关键之处。于是我创设了一个表演氛围,让学生自荐扮演角色,通过形式各样的分角色朗读,如四人小组、男女生和老师合作或自己挑选对手合作表演等,在读中、在表演中领会三个小朋友借助飘动的旗子、弯弯的树、斜斜的雨丝和转动的风车来表示风。尽管这些事物是学生生活中见过的,但是要一下子感悟它的动,还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理解“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我利用课件演示飘动的旗子、弯弯的树、斜斜的雨丝,增强形象性,符合二年级学生直观思维的特点。
四、归纳明理,情感升华
1、让学生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三位同学的创新精神,然后畅谈学了《画风》这课后的收获。教师相机板书: 观察生活 开动脑筋 合作创新 请学生自己归纳小结,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2、三位小朋友那么爱动脑筋,请你用一、二句夸夸他们。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扩展活动,导探导创
人常讲“情随心动,趣从内生”,低年级学生对竞赛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一项创新性画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之情。
二年级学生好像刚破土而出的笋芽,对自然对生活充满好奇,但观察、思维能力却不强,要逐步拓展、延伸。我把这项活动分解成几个环节: 1、大自然中有哪几种风,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请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展示出来,并说一说。 2、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但台风、龙卷风、风暴等给人类造成一定的危害,你有什么方法防治? 3、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表示风?接着让学生动笔画风,并把所画的说一说。看谁画得好,说得好。这三个环节的设置,宛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