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配普选票选出总统,加强了美国这个国家的凝聚力,提高了少数权利,并通过鼓励两党体系加强了美国增值的稳定性,维护了联邦体系。
可以说,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共和制、联邦制和分权与制衡原则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多种利益间妥协与协调的结果。近年来,美国要求改革选举人团制度的呼声不断,但由于多种因素阻碍,改革始终无法进行。 选举故事——令人意外的结局
美国的选举制度自确立之后,经过了200余年的演变,期间也出现了许多有趣的情况和令人意外的结果。
例如,1824年总统大选出现了4名实力强劲的竞争者,他们是安德鲁•杰克逊、约翰•昆西•亚当斯、威廉•克罗福德以及亨利•克雷。他们各自代表了共和党的一个重要派别。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如此之激烈,终于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竟然没有任何一人获得了必要的多数以当选总统。根据1804年的宪法第十二修正案,此时唯有通过众议院选举来选出总统。最后,尽管安德鲁•杰克逊获得的选举人选票更多,但是约翰•昆西•亚当斯却在众议院选举中险胜,从而当选总统。这一案例今天时常被引用来说明在美国选举制度下获得最多的选票却未必能当选总统。
而183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则更是稀奇古怪。当时刚刚成立2年的辉格党在全美不同地区推出了3个不同的总统候选人,他们分别是威廉•亨利•哈里森、丹尼尔•韦伯斯特和休•怀特。该党的想法是,他们在不同地区获得的支持率可以确保辉格党在选举人团的多数优势,从而确保一个辉格党的总统宝座。
这个貌似聪明的计划还是失败了,共和党候选人马丁•范•布伦获得了选举人选票的绝对多数。辉格党这样的选举策略再也没有被认真效仿过。不过在这次选举中,马丁•范•布伦虽然获胜,但是也受到了当时混乱状态的影响。例如,当他在获得了选举人选票的绝对多数时,与他搭档的副总统候选人理查德•约翰逊却被一些共和党选举人讨厌,这导致理查德•约翰逊没有获得足够的选举人选票当选副总统。最后还是通过参议院选举才让约翰逊当上了副总统。
另一次怪异的选举是1872年的大选。民主党候选人霍雷斯•格里利在举行选举人直接普选之后和选举人团投票之前出人意料地死掉了。那些支持格里利的选举人显然对这样一次意外毫无思想准备,于是他们的选票就在几名民主党候选人中分流了,其中还有3票投给了已经死掉的格里利。好在这并未对选举结果产生太大影响,当时共和党候选人格兰特获得了绝对多数的选举人票。
1876年,美国再度陷入了严重的政治混乱之中。这一方面是受到美国内战后重建的影响,另外从1936年开始的美国政党重组也尚未完成。在巨大的经济经济发展后,美国陷入了深深的经济低迷。货币和关税问题破坏了东部与西部联合共和联盟,而南部地区共和党获得的黑人选票则削弱了传统上民主党的势力范围。当时在任的共和党格兰特政府遭受了无穷无尽的丑闻困扰,迄今为止人们都不清楚当时格兰特政府涉及腐败和渎职的范围到底有多广。
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崛起的民主党推出了候选人萨缪尔•J提尔登和托马斯•A•亨德里克斯,而共和党在更为动荡的情况下推出了鲁瑟福德•B•海耶斯和威廉•A•维尔勒。一系列重要的其他政党也在这时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一步打碎了美国的政治凝聚力,最终把1876年的选举推向混乱。
起初,提尔登似乎有望成为自美国内战后第一位民主党总统,但是在南卡罗来纳、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等南部州的选举却打了个平手。这些州与美国全国相类似,都陷入了严重的内部分裂。而由于没有具体规定计票规则,这几个州最后送到国会的选票有2套,一套是提尔登的,一套是海耶斯的。国会最后只好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来处理这三州的问题。在无数的党派斗争和阴谋诡计之后,特别委员会决定裁决海耶斯在上述三州获胜。海耶斯随即当选总统。但是提尔登事实上却获得了略微多数的选票。这次纠纷最后得以解决,主要是因为两党代表在幕后通过非正常渠道达成了交易:南部以不反对海耶斯当选为条件,换取了后者恢复“地方自治”的承诺。
最后,美国国会在1887年颁布法律,规定当一州的总统选举人票出现争议时,州立法机关应在选举人团投票选举总统日的前6天内,按大选前制定的规则,解决争议,产生该州的总统选举人名单,避免国会再次卷入对州政治的仲裁之中。这项法律也就是后来在2000年大选的选后诉讼中经常提到的1887年“安全期限”法。
1888年共和党候选人本杰明•哈里森与寻求连任的民主党候选人格洛维尔•克利夫兰在大选中对决,克里夫兰赢得普选票,却在选举人票上以168对233败给共和党的哈里森,结果由国会众议院院进行二次表决,选出哈里森为美国总统,这经常被当作“少数票总统”的案例广为引用。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仍然较为罕见。
2000年大选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选举之一。布什在普选票低于民主党候选人戈尔0.1%的情况下当选。而政见与民主党接近的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共获得了2.7%的选票。人们相信,正是纳德分散了民主党的关键选票,才导致戈尔失利。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