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hen >> 陈子昂 >> 正文

 

诗歌改革的先驱者——陈子昂

作 者: 丘树宏  
 
 
    
 ——《登幽州台歌》学习札记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漠总督李尽忠反叛,朝廷派兵镇压。恰在此时,契丹乘机起兵入侵,攻陷幽州、冀州和营州。武则天命建安卫武攸宜率军北伐。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刚一接仗,先锋孝杰等全军覆灭。陈子昂那时正在幕中参谋军事,他向武攸宜进谏,未纳;又自告奋勇,“乞
麾下万人为先驱”,武非但不听,反而把陈子昂从参谋降为军曹。陈子昂满腔爱国热情,却受到如此冷酷遭遇与打击,那种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自己平生抱负的悲愤情绪,自然十分强烈。因此,他登上燕国故都幽州台,独立苍茫,放眼河山,怀古伤今,不免生出无限感慨,于是流泪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正如刘逸生先生所说的——
    “‘前不见古人’,不是前无古人,而是我既不见古人,古人亦不及见我。‘后不见来者’,也不是后无来者,而是后人我不及见,后人也不及见我。见我的和我见的,本是这个时代;而偏偏在这时代,既无古代英雄,亦无将来俊杰,沉迷惨澹,生气寂然,‘天地悠悠’,人生有限,谁能免于‘怆然涕下’?这正是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有志之士一段沉重的悲痛。” 陈子昂在深沉的感慨中,寄寓着报国立功的思想。短短的四句诗,读来似浅显易懂,仔细咀嚼,却觉得其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内蕴;吟咏再三,愈觉得余味无穷。


 


    一般地,一提及唐诗,人们就只想到那种代表着自唐代起五百年来诗的自然趋势的近体诗。但是,我们必须知道,陈子昂这首传诵千古的诗,却是以在其之前、当时和后来一千多年都没有出现的一种不成“体”的形式出现的。它的价值和名气,和那些称为唐诗正宗的近体诗相比,非但毫不逊色,反而比其中的大多数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形式革新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可以说它超过了全部唐诗。短短的四句,独特的全新的形式,非但未被正统的近体诗所排挤淘汰,反而在唐诗的所有选本中保持着其特别的位置。这一点,是不能不值得我们注意的。


 


    唐初时期,虽然有“四杰”的努力,但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的颓靡影响。以帝王提倡而风糜的“宫体诗”,承接齐梁余波,还有一定的势力。正如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指出的:……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

 

   陈子昂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就得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革新齐梁那种“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形式主义诗风。他要求追步建安正始的作者,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传统。他要求诗要包含充实的思想内容和真实的感情,并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这就是陈子昂的所谓有意打复古的旗号作革新的事业。他以自己理论上的倡导和自己的创作实践,扫除了形式主义的残余,开创了唐诗的新风貌。他的《感遇》诗,尤其是他这首《登幽州台歌》便是他事业成功的例证。


 


    唐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强烈地要求抒发“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热情地向往建立功业的不平凡的生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以巨大的感叹包含着对创业的强烈渴望。这也是他诗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建安时代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曹植的《杂诗》(其四、六)以及太康时代左思的《咏史·七》等的思想内容相统一的。

    那么,要表达如此重大的主题,如此丰富的思想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究竟用什么形式好呢?
我们知道,陈子昂是主张标举汉魏风骨的。上述曹操诸人之诗虽都有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相类似的思想内容,但它们或四言,或五言,总是有所束缚,写不开来。让我们看看比陈子昂稍前的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子昂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诗歌改革的先驱者——陈子昂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