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至死,这是否是真正的史实,还值得深入推敲。
首先,陈子昂虽在后期多次进谏惹武则天不悦,但武则天并未贬革其职,拟或送斩,这足可说明武则天并未有严惩陈子昂之意,更无杀头之心,朝官武三思怎敢妄断皇意,诬陷陈子昂,更何况,此时的陈子昂已辞官还乡,不干朝政。
其次,陈子昂是一个豪情侠义的文人,并非争权夺利之小人,虽有政见上的不合,但一般也不会结下有深仇大恨甚至欲置之于死地的政敌。更何况,陈子昂两次从军边塞,其地位又怎可与武则天身边之要人武三思相比?又怎能与武三思成为政敌呢?
再次,陈子昂虽已辞官返乡,但也曾经作过朝官,一个小小的县令又怎敢将其玩于股掌之中,以致陈子昂冤死犾中?更何况,陈子昂正值中年,复出的可能性较大,难道县令竟不为自己留点后路?即便有朝官的指使,县令段简也未必会一一顺从,他或许可采取另一种策略:示意陈子昂举家迁居,并隐姓埋名,永不涉政;待陈家迁走之后,再上报武三思,说陈子昂死于犾中,难道位于朝庭中的武三思还要远道而来亲自验尸不成?这样,县令段简既没得罪武三思,也留给了陈子昂一条生路,这岂不是万全之策?
由此可推,陈子昂迁居岳池、广安一带是有可能的。而且,广安一带至今仍流传有陈子昂到这一方隐居的传说,如邻水县西天乡云顶寨的流杯池,相传曾为陈子昂隐居之所,以至于杜甫为瞻仰子昂遗迹而巡游于此,并留下手迹“书崖”二字。
退一步说,即便是陈子昂真的是冤死犾中,其后人也很可能迁居。陈子昂出生于富豪世家,在陈子昂生前,其家族在射洪县境内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接连遭遇陈子昂父亲病死、陈子昂冤死,其家族自然是一落千丈,又特别是陈子昂被县令害死后,陈子昂的后人在射洪还有立足之地?与其在射洪时刻担心县官迫害、出门随时遭遇冷落,还不如举家外迁,离开射洪。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陈子昂本人,还是陈子昂的后人,《四川通志》所载迁居之事是可信的,而非信口妄载之举。
当然,笔者并非专家,作出以上的斗胆分析,仅是抛出一块粗糙的砖头,希望能引来专家之精玉,本着忠于史实的态度,早日为《四川通志》载陈子昂或其后人迁居之事定言、定性。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