焘恼怒地问道。
“张主席,你看过皖西的地图没有?”许继慎直接戳到张国焘的痛处。他一边在地图上比划着,一边说:“从英山到安庆,仅直线距离就有四百多里,其中大部分都是白区,沿途还有两个旅以上的国民党正规军需要扫除。杀敌一万,自损三千。除去战斗减员外,我们从英山东出,每攻一地,都需要留兵镇守,这样逐次减兵,还能有多少兵力可以攻击安庆?根据我的计算,即使红军能够顺利冲到安庆,手上能够运用的兵力也只有两三个团,用两三个团去攻打敌人重兵设防的大城市,能有多少成算?恕我说句不客气的话,东出计划是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冒险计划,纯属纸上谈兵。”
辛辣的语言,像鞭子一样抽到张国焘的脸上,平时看不出春夏秋冬的大方脸上红一块白一块。他强压住心中的怒火,说:“既不能光听我的,也不能光听你的,还要听听大家的,都说说吧。”
曾中生、旷继勋、刘士奇、徐向前、周维炯等红四军将领都不同意东出计划,他们一致赞成曾中生提出的南下老苏区——蕲春、黄梅、广济的计划。只有沈泽民、陈昌浩极少数人 维护东出计划。
张国焘被激怒了,为维护自己遭到挑战的权威,动用所谓“书记的最后决定权”,拍板决定红四军立即执行攻英山、出潜太、进逼安庆、威胁南京的东出计划。会后,他改组了红四军,任命徐向前任红四军军长,曾中生为政委,刘士奇为政治部主任,刘英、周维炯、许继慎分别担任红十、十一、十二师师长。
7月下旬,红四军集中三个师共五个团的兵力从商南向皖西开拔。8月1日,兵抵英山,向县城发起攻击。英山城虽然只驻有国民党一个团及反动民团一部,但依山建城,城墙高陡,易守难攻。从拂晓到午后,红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围攻,只占领了几个城外据点,进展不大。这时,许继慎来到军部指挥所:“三面用兵,不如一面用强。我建议把攻城兵力集中到城西北,只要能打开一个缺口,敌军就会土崩瓦解。”
徐向前眼睛一亮。县城西北方向有船形山和凤形山,居高临下,距城又近,只要攻下这两个制高点,就可以控制大半个英山城。于是,当即调整兵力。下午四时,红军以一部佯攻城北,集中主力从西北突破。许继慎率领红十二师冲在最前面。这个师的战士大半是皖西子弟兵,熟悉这里的地形。仅用了两个小时,红军即消灭守城官兵一千八百余人。
首战告捷后,军部不见一丝喜色,反而气氛凝重,冒险的东进计划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曾中生、徐向前、许继慎等人反复交换意见,觉得不能明知东进是火炕还往里跳,为了红军的前途,应该改变行军计划,向地形、民情都更加适宜作战的蕲黄广地区前进。根据多数红军将领的意见,曾中生作出决定,红四军停止东进,转而南下。8月2日,曾中生、徐向前令许继慎率十二师留守英山,巩固后方,自己带领红十、十一师向南进击。南进途中,红四军将改变军事计划的情况及理由向中共中央和鄂豫皖中央分局作了详细的报告。
战事证明,实施南下作战是英明的决策。红四军在一个月内,横击浠水,回扫罗田,突袭蕲春,进驻广济,连下四城,兵临长江,不仅歼敌五千余人,而且还将蒋介石准备派往中央苏区执行“围剿”任务的徐源泉第十军钉在长江北岸,动弹不得。但是,张国焘却为红四军公然违抗他的命令而暴跳如雷。他迅速召集中央分局成员开会,指责曾、徐“公开抗拒分局命令”,“犯了严重的路线错误”。就在这时,一位随军出征的省委委员从前线捎来密信,毫无根据地告发曾中生南下蕲黄广的真正目的是准备将红四军拉过长江,带往中央苏区。
“他们好恶毒呀,这是想叫我们变成孤家寡人当国民党的俘虏吗?!这是通敌行为!”张国焘急得直跳脚,深悔将兵权交给曾中生:“在这次反党事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曾中生、许继慎。徐向前军事上可以,但政治上不坚定。目前的燃眉之急是撤销曾中生的职务,把部队拉回根据地。”
暴怒之下,张国焘还不失冷静。他用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名义命令曾中生:“信到三日必须立即北返,曾中生同志全盘负责其事。至于是非曲直,待北返后面商。如果继续踟蹰不返,后果将由曾中生全部承担。”
接到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命令,红四军被迫北返。在英山城外,许继慎率部迎接军部时,诧异地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曾中生掏出中央分局的指示信递给他。在信中,中央分局指责红四军南下行动是对上级领导“公开的抗拒”,“把红军行动与土地革命隔离”,“原则上是根本错误的”;红四军与中央分局的分歧不是军事策略上的分歧,而是原则上路线上的分歧。
“张国焘还讲不讲道理?他凭什么颠倒黑白?大路不平众人踩!我建议,召开红军中连以上干部公开地讨论分局的信,看广大指战员同不同意他张国焘的看法?”许继慎气愤地说。
处在义愤之中的曾中生觉得有道理:“我接受你的意见,开会让大家说自己的想法。”
徐向前也感到胸中郁闷,需要统一全军将士的看法,不能任凭张国焘往红军头上泼脏水。
9月4日,红四军在英山鸡鸣河召开全军支部书记、指导员以上干部会议,总结南下以来的军事行动和讨论张国焘以分局发出的指示信。与会干部一致反对张国焘对红四军的无理指责,通过了全体将士致分局的《申明书》,列举事实,逐条反驳强加的罪名。申明书起草后,许继慎第一个签名。
鸡鸣河会议后,军部派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先行一步,赶至新集,将申明书交给分局,并口头陈述全军将士的意见,明确表示南下行动是正确的,要求将东出与南下之争上交中央裁决。
红四军指战员全部倒向曾中生、徐向前、许继慎,这个结果是张国焘没有想到的。他意识到,摊牌的时候到了,如果不能扳倒和消灭以曾中生、徐向前、许继慎为代表的反对派,他将威信扫地,无法执行“左”倾政策,无法控制根据地的红军,无法实现进行家长制统治的野心。
张国焘把申明书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申明书的后面几页纸是红军将领的签名,几乎所有四军团以上干部都签了名。许继慎的签名特别引人注目,三个大字银钩铁画,虬劲有力,足足占了五个人签名的位置。张国焘突然联想到不久前已经结案的一件事,顿时计上心来。他主持召开中央分局和军委会联席会议:“曾、许发展到了公开反抗的地步,除了撤换之外,别无其他办法!而且还有迹象表明,红四军可能正在被国民党特务、叛徒所控制,他们的头目可能是许继慎,曾中生、徐向前等人都被蒙在鼓里。这里有我们查获的一封国民党特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