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虽然萧克名列第一,但无论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萧克担任过的职务却不逊于任何一员大将。当时很多人认为按照萧克的资历和功勋授予上将军衔是委屈他了,为他抱不平。萧克对此却很坦然,他说:“很多的战友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战争中都牺牲了,我早该打死了,评不评衔,评什么都行。”并随兴谈起了一段古人佳话:东汉大将冯异是光武帝时期的开国大将,战场上,勇不可挡,功勋卓著,但他为人谦和,每到将军们聚会论功时,他都会躲到一旁的大树下,从不参与争论,由此东汉军中都称他为“大树将军”,我们共产党人,难道还不如古人吗?萧克宽广的胸怀和高风亮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萧克组织观念非常强,一直被熟知他的人传为美谈。由于需要,萧克曾多次被调动工作,从无怨言。1936年9月,红军总司令朱德命令萧克代替生病的王树声出任三十一军军长,攻打胡宗南部。10月20日,红军长征结束4天后,萧克正式赴任。有人背后议论“这个萧克不动脑筋,他们六军团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 他放着副总指挥不当,去当军长”。萧克对此毫不理睬。至此,萧克成为极少数在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都工作过的高级将领。抗日战争开始后,萧克任八路军一二○师副师长,在八路军师级以上的高级将领中,他依然是最年轻的。后来,他又调任挺进军司令,实际上麾下没有多少兵马,可他照样欣然接受,干得有滋有味。
1958年,全军开展“反教条主义”运动,萧克被打为 “反党集团核心”,调任农垦部副部长。1968年1月,解放军“支左小组”进入农垦部开展“大清查”,萧克再次被隔离审查。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在1969年12月被安排去江西永修的“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和再审查”。永修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山里的冬天特别潮湿阴冷,冻得实在受不了,萧克就用跑步、劈柴等方法来取暖。尽管萧克身处逆境,但他那重原则的个性一点也没变。当时有许多专案组来找他调查核实有关材料,他总是实事求是地有啥说啥。
当地山民并不把萧克当“改造对象”看待,反而主动与他聊天拉家常,孩子们也很喜欢他,要他抽空讲红军和长征的故事。身为开国上将,萧克没有一点架子,而且还很喜欢与群众交流,不论是二三十岁的青年还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萧克都跟他们谈得很投机。
1972年1月16日,组织上通知萧克回北京工作。临走时,他将自己在“五七”干校当木匠、油漆匠时做的凳子、桌子甚至笨重的木工凳都带了回去,一直舍不得扔掉。他常说那是他在江西那段特殊岁月里的一个永久纪念。此后,云山垦殖场的干部群众还经常到北京去看望他,找他叙叙旧。他曾对门卫说,只要是江西的人来找我,就马上通知我。
“我早已经把江西看作是我的第二故乡了。”每当谈起江西,萧克总是感慨万千地这样说道。他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我对江西有着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我最早参加战争(北伐战争)是在江西,参加八一起义是在江西,在井冈山时期跟着朱德、毛泽东打游击还是在江西,我指挥红军游击兵团作战的主要地方还是在江西……可以说,在我此身的革命历程中,江西是我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和一名军事指挥员的起点。江西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让我留恋,江西的父老乡亲多少年来总在我的梦中萦绕。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一想到江西,便会从心底涌起一股乡土般的恋情……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