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者金肇野与萧克将军在战火中结下的真挚友情,至今鲜为人知。
抗日战争时期,金肇野从延安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39年2月, 萧克将军开始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不久,金肇野转赴平西,以新华社战地记者的身份从 事采访工作。同年秋,冀热察区党委机关报《挺进报》在平西创刊后,金肇野是该报负责人 之一,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萧克将军,在他的眼里,萧克将军是他最钦佩和敬仰的领导人之 一。
笔者心怀对萧克老将军的崇敬,现从金肇野珍藏了半个世纪的一部战地日记及通讯中, 摘录有关他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中,创建敌后第一支挺进军,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时期的 活动片断,以飨读者。
金肇野在血与火的岁月里,无论战斗多么紧张,行军多么劳累,他始终坚持记日记,坚 持采访,写出了许多战地通讯。在他的日记里,反映萧克将军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故事, 读来发人深思。
“那是1939年1月,王震写信给萧克,说他那里有200多平津流亡青年学生,大多是东北 人,有七八十个大学生,有不少是共产党员。他们年轻,有文化知识,接受党的政策快,会 做群众工作”。
“萧司令当时正在河北阜平开会,他正在考虑如何改编从冀东过来的‘华北抗日联军’ ,他看到王震这封信后,立即给王震回信,对白乙化等来平西表示欢迎”。
1939年2月,白乙化率“抗日先锋总队”从山西雁北开赴平西后,萧克将军亲切会见了 白乙化等,很快把这支抗日武装作为骨干与冀东抗联合并共1000余人,这支部队暂名为“抗 日联军”。任命王仲华为司令,白乙化为副司令。从此,这支武装在萧克将军指挥下,转战 在平西。首战沿河城告捷,一举歼灭了日军大岛大队300余人,击毙了日军中队长奥村,极 大地鼓舞了平西抗日军民的战斗情绪。这支部队不久改编为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由白乙化 任团长,1940年5月,在萧克将军指挥下,开赴平北后,曾创立过不朽的战功。
关于萧克将军在战争环境中怎样坚持学习,在金肇野笔下有生动的记述:“萧克将军特 别好学,他勤奋读书,案头上总是堆积着书籍、报纸、杂志,还有一支笔,他能写一笔好字 啊!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如毛泽东同志的文章,他是再三阅读和研究,还有《孙子兵法》, 真是手不释卷。他又常写些军事论文,1938年出版过一本《抗战军事论文集》,1939年又写 了《挺进军“三位一体”的任务》等,他是我们八路军里面有杰出才能的军事将领之一”。
金肇野所说的挺进军“三位一体”,是萧克将军研读了《孙子兵法》后,结合冀热察三 大块革命根据地被敌分割的实际情况,创造性提出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三 位一体”的游击战战略方针,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1941年,平西、平北、冀东终于 连成一片,建成了拥有320万人的抗日根据地,而位居其中的古城北平,也完全在我八路军 的包围之中。这是萧克将军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功勋,他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战略 家是当之无愧的。
萧克将军的儒将风范,早在抗战时期就远近闻名了:“他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喜欢看 文艺作品,他读了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和中国古今的小说,同时他自己也写小说,他已完成了 长篇小说《罗霄军》,是写国内战争的故事,读过的人说,文字受《铁流》的影响很大。”
萧克将军这部《罗霄军》长篇小说40余万字,是他在战争环境下用了两年多业余时间完 成的。建国以后改为《浴血罗霄》出版发行,在军内外受到欢迎。1991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 学荣誉奖。
萧克将军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早在抗战时期就传为佳话,金肇野写道:“ 萧克司令员在军事、政治方面的修养很深,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虚心地向群众学习的精 神堪称我们的模范。他很喜欢跟老百姓谈话,不论是青年或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农民或知识 分子,在干部会上,群众大会上,我曾听到他许多令人鼓舞和扣人心弦的讲话,他很富于鼓 动性,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风度。” “在他平常的生活中,他是那么俭朴,他常穿缝过补丁的旧灰色军装,身材不高,瘦瘦 的,仪表英俊,很多老乡不认识他,而在街头和他谈过话之后才知道他,这多么令人惊奇! 八路军的司令原来一点架子也没有”。
萧克将军在战斗紧张的日子里是怎样沉着应对,金肇野生动地描述道:“在平西,萧司 令员工作是那样繁重,但你一点也看不出他手忙脚乱,不论在平时或战时,在前方和后方, 都一样。比如前方战斗很紧张,他在司令部里沉着指挥几个团作战,可你去见他,他的桌上 还摆着小说的稿本,仿佛正在苦思冥想小说的情节或文词,谈起话来从容沉着。他有时到前 线去指挥战斗,不论枪炮声怎么紧张,他沉着而镇静,他常常手里拿着一本书,来电报看过 就折起来,他胸怀韬略,指挥若定,战事如何?在他表情里一点也看不出来”。
金肇野笔下,对萧克将军善于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也有记录:“在开辟一个新的地区时 ,我们的萧司令员特别要求干部严格执行党的各项政策,他所到之处,一方面检查干部的工 作作风;一方面向各方面进行调查,包括土地面积,物产种类及产量,风土民情,人民生活 ,人口分布……他都一一记在日记本上。他自己还骑着马去看地形,研究当地历代战争的经 过和胜败原因。他没有去过的地方,则用电报催要具体情况,在许多人心目中,司令员是一 位具有远大战略思想而又善于调查研究的杰出将领之一,冀热察区广大人民热切地爱着他。 ”
我们可以从以上几段记述中,看出萧克将军在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过程中的战斗足迹 。他的身影、精神风貌和人格力量,其儒将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1942年2月,冀热察抗日根据地基本完成了平西、平北、冀东“三位一体”任务后,萧 克将军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不久,金肇野也离开平西,奔赴延安,在延安抗敌文 艺协会担任副秘书长。
1995年,金肇野的一部抗战日记即将出版之际,年事已高的萧克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