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X >> xiao >> 萧克 >> 正文

 

百岁将星萧克的多彩人生:曾经获得茅盾文学奖

》说起。西安事变后,萧克有机会阅读苏联小说《铁流》,书中讲述的俄国工农武装队伍的故事及塑造的红军指战员的英雄形象,都让他激动不已。萧克想,中国革命战争的规模比俄国大,时间比俄国长,影响也比他们深远,完全可以写出中国的《铁流》。经过构思,他决定以第四次反“围剿”时期罗霄山脉红军一支小游击队伍成长的历程为故事主线,以此展现中国革命力量的兴起。

创作过程是非常艰苦的。资料缺乏,萧克就凭着自己的记忆一点点回忆;没有稿纸,他就用办公纸、书信纸,颜色不一,大小不等。不久,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萧克成为平(北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公务繁重的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

从1937年5月动笔到1939年10月完稿,萧克写出了长达40万字的小说初稿,书名暂定为《罗霄军》。在随后的四五年中,他先后做了3次大修改,无数次小修改。解放战争爆发后,萧克的妻子蹇先佛带着书稿和孩子,和一批干部从延安前往华北。在河北滦平附近一个部队驻地休息时,发现装书稿的皮包不见了,当地驻军上下都被发动起来帮蹇先佛找皮包,可找了一天都没找到。谁知到了晚上,这个皮包又出现在驻地的一个汽油桶上。

让萧克和蹇先佛想不到的是,这部千方百计保存下来的小说手稿会给他们带来横祸。1958年反“教条主义”运动中,那尘封了21年的书稿被当作萧克的“罪证”。为取得批判的效果,小说稿被打印出来,还附上“供批判用”的字样,装订成三册“内部”传看,萧克这个被批判者也“享受”了一套。得到了这个“善本”,他心里真是高兴,就把原来的稿扔进火炉了。“文化大革命”时,萧克和他的小说又一次在劫难逃。造反派以路线斗争的新观点批判他和小说。为批判萧克,造反派又将书稿拿去油印了数百册。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全国唯一一本还没正式出版就被油印了两次的小说。

由于自己从小便爱读书,并尝到因家境贫寒而不能上学的苦楚,萧克把一腔回报桑梓的拳拳赤子情,全都倾注在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上。

1998年,为了参加湘南起义70周年纪念活动,91岁高龄的萧克回到家乡嘉禾县小街田村,这是他继1981年首次返乡之后第三次回来。看到村里孩子上学难,他就多方牵线搭,促成3 位香港实业家捐资25万元建成了小街田希望小学。同时,为了给孩子们增添精神食粮,萧克还向县图书馆捐赠了万余册图书,整整摆满了五六个大书架,县图书馆为此专门设立了“萧克捐书专藏室”。

“离家半纪经百战,至今耄耋始还乡。全村老小倾家出,季子归来无锦裳。” 这首名为《还乡吟》的诗是1981年12月,萧克离家54年后第一次回家乡时所作。那次,萧克让司机在村口停车,自己摘下帽子,步行进村,他深情地说:“我是回家,不是来视察,是一个人民的儿子回故乡。”一边走,萧克还一边指着路边的房子辨认那是谁家,虽然已分别半个多世纪了,可他依然对每一家记得清清楚楚。看到前来迎接的村民,萧克用乡音大声打招呼:“你们好,大家都好哇!”他还特意走到村里的水井旁看了看井,说:“这样的井,水不行,要改造。” 1988年,老人第二次回来时,还召集村民在一块空地上开了个会,号召大家:“要勤劳,把事情做好,地种好……”

萧克关心家乡子弟的成长,关心家乡的发展,但对自己的亲属,却要求十分严格。第二次回家乡时,萧克和亲属们围坐在一起吃中饭,桌上的菜只有酸青菜,主食是南瓜稀饭,可萧克还是勉励亲属说:“在下面好好做,虽然很辛苦,但有饭吃。”有一年,一个侄儿的孙女想当兵,体检时个头矮了一点儿,他们抱着一丝希望找到萧克那儿,萧克的儿子知道后说,老爷子是不会让走后门儿的,我们不能坏了规矩。

严格要求亲属,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这是萧克行事的一个原则。其实,作为党的高级干部,萧克本人就是一个遵守组织纪律、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的典范。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时年授上将军衔55人,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1人。前10名上将名序排列依次是: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萧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百岁将星萧克的多彩人生:曾经获得茅盾文学奖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