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东子弟有余哀,君王卷土可重来?--漫谈项羽
|
国和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那岂不又是群殴了? 呵呵,觉得项羽真是可爱啊,只他这个思想诺贝尔委员会就应该追授他和平奖。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项羽在和刘邦的相持中已经不堪其扰的时候,韩信又已经趁乱平定了赵齐两国,并准备赶过来帮刘邦助拳。项羽无奈,只好派龙且前去攻击韩信。这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人家韩信什么人物,几百上千年都难得一出的仙级兵家,对付龙且还不三两下的功夫。 项羽被整得没了脾气,只好委屈自己,派人去劝说韩信自立—和他项羽及刘邦三分天下。可韩信这人打仗没得说,可对于天下这样的肥肉他的胃口并不是很大。而且他的情况也比较特殊(在上面及刘邦篇里有交代),并且对项羽是怎样的人心知肚明,所以游说没有成功。 随话说,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刘邦在苦苦进逼,韩信不卖帐,这时彭越那泼皮也跳出来捣乱—刘邦啊刘邦,你丫真是一煽风点火的邪道高手啊。彭越这厮捣乱--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你放马过来狠斗一场就是,哪知他“下梁地,绝楚粮”,真是断子绝孙的家伙啊。 项羽无奈,只好留曹咎守成皋,自己亲自领兵去收拾彭越。从这里也可见项羽的凄凉,每次都是自己跑出去灭火,都专业级的了。可结果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他没得片刻清闲。自作孽,不可活。这局面还不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如果你对人宽容一点,不把那么多本属于自己的将领人才逼走了,这天下还不是你的? 这一次他很谨慎,可能他还是很清楚曹咎的为人,所以走的时候一再叮嘱:“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多么凄凉,,多么自信,又是多么无奈啊。 哪知怕什么就来什么,项羽没走几天,曹咎还真拿出李逵式的气概来—结果自然是“汉击之,大破楚军”。曹咎等人最后皆自刎于汜水上,看到这里,觉得项羽任人唯亲的倾向很严重,曹咎和司马欣都只是一个狱吏,不过在项梁犯事时,他们照顾了一下,项羽就因此委以重任。真是可笑啊,这样的人哪里能和韩信,陈平等人相比呢。 人才,还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 不过项羽的办事效率还是没得说,没几日就搞定外黄。在这里发生了一件在他征战生涯里很有影响的事情。那就是外黄是等了好几天才投降的,这使得项羽自然很恼火,立马准备按平常的方式解决问题:“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话一点不假。就在全城成年男子眼看要被活埋的时候,一个十三岁的小孩挺身而出,前去劝说项羽:“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结果是异常令人惊喜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项羽征战无数,所过之处,无不残破。这次能听进劝谏,实为难得。或许是他多年征战,也疲惫了吧。 结果是: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如果他早一点有这样的善举,也就不会有今日的窘迫了。 让我们记住这个十三岁的小英雄吧,尽管史记只给了他这么几个字: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连名字都没留下。但他在百姓遭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挽救了千百条善良无辜的生命—让我们对他的高尚和勇敢致以最高的敬意—这是对生命最好的尊敬。在这个意义上,他比许多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都伟大。 汉军破曹咎于成皋,进围荥阳,迫使项羽回军。他一回来,吓得汉军赶紧到处躲避,真是一个异形战士类的人物啊。 大家打了这么久,虽然刘邦占了上风,可是他的父母妻儿都捏在项羽手里。没办法,也知道一时拿这个变形金刚一般的人物没办法,就提出议和。刚开始,刘邦肯定要求归还自己的亲人,项羽不肯。刘邦没办法,于是便请了一个辩仙级的人物—侯公,再次前去游说项羽。专业人才就是不一样啊,几下就把事情办成了。楚汉议和,以鸿沟为界,西属刘邦,东边归项羽。项羽归还刘邦的父母妻儿。 哎,看来事情对双方都比较圆满。但范增在的话,估计他就不会同意归还人质。这世道,谁相信一纸协议啊。你项羽又何曾遵守过—当年你把刘邦赶到汉中去看大熊猫的事情就忘记了吗? 果然,项羽傻乎乎的罢兵东归,以为可以回家好好洗个热水澡,睡个安心觉了。可是没走几里地,汉兵就追上来了—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就是刘邦那泼皮无赖毁约了嘛。 项羽也不含糊,“楚击汉军,大破之”。项羽真是一恐怖级的战神啊。可惜,他太欣赏自己了,一直都是自己破来破去。从这一点上看,他只适合做一个将军,作为国君他是远远不够格的。 刘邦没办法,又学着当年开出了空头支票--把韩信和彭越这俩傻小子骗了过来。 项羽终于走到了他生命中最具悲剧色彩的地方—垓下! 说垓下对于项羽充满悲剧色彩,并不是因为在这里他遭遇了一生征战的最大失败,而是在这里司马迁非常成功的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个征战无数的铁血英雄在他的人生即将谢幕的时候,他能够关心的已经不是他的江山和宏图伟业,而只是那个弱小的,善解人意的,自己不知该如何再去保护她的爱人。国破家亡之际,即使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免不了这样的儿女情长,千古之下,读来让人嗟叹不已。 后世的人们之所以对项羽报以同情,一方面可能是对于末路英雄固有的感情,更多的是因为项羽和虞姬这段美丽哀婉的爱情。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何其凄凉,何其悲哉!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后世人们所争论的一点,那就是为什么项羽不东渡乌江,卷土重来呢。个人认为有这么几条: 首先,垓下一战,项羽全军覆没。即使项羽暂时逃脱,刘邦也会穷追不舍,面对刘邦集团的六十万大军,项羽根本无法在短时间里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 其次,就项羽那样残暴的人来说,肯定无恩施于江东父老,得到支持的概率很小; 第三,项羽为人自负高傲,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衣锦还乡”,现在要他在穷途末路之际落魄而返,这让他的自尊心置于何处? 第四,多年的征战,事实上项羽这个铁汉也已经很疲惫了。这可以从他一个自视甚高,顶天立地的英雄使出烹煮老翁妇孺这样的下作的方法来威胁对手,以及他象小孩一样的提出要和刘邦单挑来解决战事就可以看出来,更可以从他在垓下和虞姬诀别的那一幕可以看出来—他实在太疲倦了。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项羽身死东城的命运都是无法改变的了。我们看看他最后时的表现--几次在汉军中杀进杀出—他无非就是在部下和世人面前证明:我项羽是一个无敌于天下的人,我的失败只是天意罢了。 既然是天意,项羽怎么能违抗呢。 他给自己的死找到了最好的借口—这安慰了他那颗高贵而脆弱的心。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最体面最能保证自尊的死法—自刎--他至死也不给别人战胜他的机会--这就是项羽! 看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项羽的聪明—即使选择一种怎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项羽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江东子弟有余哀,君王卷土可重来?--漫谈项羽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易中天:项羽之死 |
下一篇文章: 一个准确预言了项羽必然失败的老女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