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X >> xiang >> 项羽 >> 正文

 

江东子弟有余哀,君王卷土可重来?--漫谈项羽

  当然,很多人认为项羽乃一介匹夫,不懂政治,坑杀秦卒完全是为了复仇。这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他要给叔父报仇,最应该把章邯给杀了。可他没有,而且待之甚厚,因为他还有用得着章邯的地方。
  项羽带着诸侯们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往关中赶,大伙儿被秦人欺压了一百多年,终于可以去出口恶气了,何况还有大批的战利品何以拿。最重要的是,对于战后的秩序安排,势力划分要在关中做出决策,谁不想在这场號饕盛宴中分块好地方呢。
  这时刘邦已破咸阳,并派兵驻守函谷关。这其实怨不得刘邦,当年怀王就和众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现在他刘邦先平定了这块地方,自然以为可以在这里称王称霸,把关中看做自己的领地了。看来此时刘邦在政治上还比较稚嫩—这世道,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你刘邦先来怎么啦,怀王的约定怎么啦。
  所以项羽也不跟刘邦废话,命英布攻函谷关,长驱而入。
  项羽到达新丰鸿门驻扎下来,刘邦军在霸上。可能是还在做关中王的美梦,也可能是被项羽的气势吓坏了,刘邦一时都忘了应该去拜见这位实力爆棚的被迫加封的北伐军总司令。也难怪,也可以理解,虽然当年刘邦投靠了你们项家,但那时当家的是项梁。现在虽然项羽武功赫赫,但毕竟刘邦先入关中,而且也是西路军的军团长,和项羽的级别一般,凭什么他要去拜见项羽呢。
  这样微妙的时候,自然有人唯恐天下不乱。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是这样的人,他悄悄使人来告诉项羽:“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他说的应该是实话,刘邦欲王关中史记已经明确交代,傻子都能看出来。至于使子婴为相,有这样的考虑也很正常,因为刘邦可以利用他来拉拢关中的人心,以便顺利接收关中的统治机构。既然王了关中,那么占有这些珍奇宝物也是水到渠成的了。
  汉营有曹无伤,楚营也出了个项伯。刘邦自然也是人精,知道项羽的态度后,马上和项伯认了亲家。经过项家大叔居中一番斡旋调解,刘邦决定第二天去项羽营当面解释并谢罪。
  历史上最有名的宴会—鸿门宴就这样开场了。
  司马迁把鸿门宴写得非常精彩,可是在他的笔下,参加这场宴会的就项羽刘邦四五个人,对于手握几十万兵马的大首长来说,这个规模实在太寒碜了。
  再看史记,刘邦在里面坐了一会,就出去上厕所了。书中交代,他出来后项羽还派陈平来催过一次。看来至少已经出来十五分钟了。项羽再怎么不懂人情世故,也不会在这样的场合不让别人上完厕所吧。刘邦是准备不回去喝酒了,他可能害怕喝着喝着,酒在嘴里面,可流不到胃里面去了。
  所以刘邦准备回去,他告诉张良,要估计他快到了大营之后才去向项羽辞行。据刘邦介绍,两军走小路相距二十里,如果刘邦骑的是日行八百里的乌骓马,不考虑小路难行的问题,大概需要二十分钟。可问题是他还带着樊哙、夏侯婴、纪信和靳强等四个贴身护卫。这四个人手里拿着刀剑和盾牌,伤脑筋的是他们四人都是步行。因为古代人的体质好,可能都是猛人,那么即使他们拿着刀剑盾牌,也以马拉松的速度来计算,再怎么着跑二十里地也得半个小时吧。
  加起来一共差不多就是四五十分钟了,如果项羽认为刘邦上个厕所要这么久,估计要到茅坑里捞人了。而且,张良接着就出来了,这样的话,里面就剩下项羽在喝酒,范增在发闷气,还有项伯项庄在舞剑助兴。那场面也太冷清了,项羽的雅兴也太高了,气氛也太滑稽了吧。
  如果不是这样,宴会还能进行下去,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宴会上还有许多别的人。
  打断一下,在刘邦犹豫是否要去辞行的时候,樊哙说了一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真是行家说行话啊,谁说屠猪宰狗的没文化,人家一开口就是流传千年的成语。
  其实,宴会上应该是有许多人的,毕竟刘邦与项羽地位相当,与众诸侯地位也相当。刘邦过来虽实质是来向项羽做解释的,可表面上一定是代表西征方面军和新解放区的父老们对大伙儿艰苦卓绝的战斗以及不远千里的跋涉表示敬意和欢迎的。所以这样的宴会随同入关的诸侯们肯定是要参加的,这样才可以解释刘邦在厕所里“呆”了四十分钟宴会还没冷场。
  后人总是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太“窝囊”,好像应该一刀把刘邦这个老流给宰了。
  那么我们先分析一下,项羽是不是那种有妇人之仁的人,第一,他杀会稽太守殷通的时候,可没仁慈过,第二,他杀宋义的时候,他也没手软过。一个坑杀秦卒二十万,所过之处专好屠城的人说他有妇人之仁,实在是有些高看他了。
  我们接下来再可以分析一下,在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会杀刘邦。
  首先,刘邦无罪,而且他命将把关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即便有错他也为此做了检讨;
  其次,项羽刘邦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好的,因为他们曾“约为兄弟”。当时项羽被怀王夺了兵权,他就愿意和刘邦一起西进,也说明他和刘邦感情良好;
  第三,项羽已经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东西,那就是刘邦的臣服。他这个北伐军总司令是怀王事后被迫加封的,朝中肯定有人不服。别人不服可以不管,但刘邦的意见一定要听,因为他也手握十万重兵;
  第四,只要刘邦臣服听话,那么在项羽看来,刘项之间就没有你死我活的矛盾;
  第五,刘邦来鸿门赴宴,一定是做了军事准备的。因为他的随行人员只有张良樊哙,而主要军政人员萧何、曹参、周勃和郦商等都未前来。项羽即使杀了刘邦,也绝不会顺当的接管他的军队;
  第六,刘邦有功而诛,让随行诸侯作何想?
  第七,项羽军四十万,而他能直接指挥的应该不会超过二十万,因为当时还有多路诸侯的兵马。他出征时才五万多,俗话说杀人一万,自损八千。即使在这段时间扩招补充,二十万顶天了吧。二十万对十万,最多是个击溃战;
  第八,刘邦入咸阳多时,已经收拢关中人心,而项羽坑秦卒二十万。如果战事起,关中百姓一定会力助刘邦军;
  第九,如果杀刘邦,诸侯心怀恐惧,对项羽群起而攻之,结局将如何?
  因此,项羽不想杀刘邦,也不能杀刘邦。
  事实上,项羽因为刘邦的臣服,在咸阳这场坐地分赃的豪门盛会上获取利益最多,而刘邦最惨。
  项羽因为在咸阳没有坚持帝制,而是恢复了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并因此深受到历代的诟病。人们并因此认为项羽之是一介武夫,不懂政治,没有长远目光,果真如是耶!
  首先,当时没有称帝的道义基础,项羽只是怀王下面的一个将领。当时怀王才是天下反秦的总盟主,项羽称帝,置怀王于何处,置天下诸侯于何处?
  其次,项羽没有称帝的政治基础。虽然当时项羽一人独大,但诸侯及刘邦的力量加起来还是要超过项羽许多;
  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项羽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江东子弟有余哀,君王卷土可重来?--漫谈项羽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刘邦“不爱钱财”的性格侧面
    项羽与商纣
    刘邦称王后,是如何除掉七个王的
    无赖刘邦逼死霸王项羽夺得天下的6大要
    司马辽太郎眼中的项羽与刘邦
    评价刘邦生平事迹
    刘邦大风歌的最新考证
    刘邦和项羽
    真实的刘邦:还流氓一个清白
    项羽一夜坑杀20万人 司马迁夸大了?
    人物简介 项羽
    王立群读史记 项羽(8) 霸王别姬
    王立群读史记 项羽(9) 四面楚歌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解读项羽
    《项羽本纪》 项羽简介
    千古悲歌——霸王别“姬”
    从项羽的悲剧看军事家必备的政治素质
    王立群读史记 项羽(7) 自毁长城
    西楚霸王项羽故居宿迁
    楚漢之爭和漢朝建立 -- 秦亡後之群雄
    "霸王"项羽战死地点成争论热点 并非乌
    《千古帝王事之“项羽”》
    专家遥感追寻项羽最后行踪
    《霸王出世》 王立群
    肉身阎罗王,“大英雄”项羽真实面目
    千古之谜:项羽为何放掉敌手刘邦的妻
    《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王立群主讲
    读《项羽本纪》
    不是自刎: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历史真相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之争议
    王立群读史记 项羽(1) 霸王出世
    王立群读史记 项羽(2) 项羽入关
    王立群读史记 项羽(3) 鸿 门 宴
    王立群读史记 项羽(4) 西楚霸王
    王立群读史记 项羽(5) 生死决战
    掀起项羽的盖头来
    项羽坑杀20万秦军之谜:民间遗址未被
    秦陵地宫被盗传说:早光顾的是项羽
    “三秦”项羽史缘谈:不仅是英雄,还
    霸王兵败 皆为“情”累
    "复仇派"盗墓之王:西楚霸王项羽
    毛泽东谈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王立群读史记 项羽(6) 荥阳会战
    千古绝妙一把火:项羽怎么了
    遥望项羽
    鸿门宴上项伯为什么要屡屡保护刘邦?
    易中天:项羽之死
    一个准确预言了项羽必然失败的老女人
    项羽的毛病
    项羽之死
    项羽本纪第七
    《项羽之死》课本剧
    项羽本纪赞
    专家称项羽并非自刎乌江 民间传说不可
    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韩信都曾是手下,项羽为何还是丢
    《项羽本纪》译文
    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项羽难捧大力神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