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东子弟有余哀,君王卷土可重来?--漫谈项羽
|
鹿城。何况章邯王离皆当世之名将,那么这样的情况就只有一个解释—秦以巨鹿为饵,钓天下诸侯矣。在军事上,这个招数我们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围点打援”。而秦国的战略目的更可以深化为“围点歼援”。 这一招很毒辣,使众诸侯处于两难之地。不救,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救,以此时秦军之兵威,谁敢缨其锋? 所以虽诸侯俱发救兵,却都只能靠近巨鹿作壁上观。 由是天下皆引颈以望楚。 这主要是因为楚国是革命的发祥地,且实力在起事诸侯中最强。此时,怀王新掌兵权,颇欲有所作为。虽然司马迁没有给这位小怀王立传,但我们通看史记还是可以看出他并非平庸之辈,至少比他那被囚死秦国的爷爷老怀王是强多了。 最后,楚国君臣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救赵,一路西征灭秦。其实,当时即使倾全楚之兵力,完成上述两项任务之一尚嫌不足,何况同时出击?但我们只要仔细考虑一下,就会觉得这是应对秦军“围点歼援”的最好战略。一方面是,北伐之军一定会给章邯王离以一定压力;另一方面西征之军有围魏救赵的作用在里面,一是使得秦不敢出动兵马支援章王兵团,二是使得章邯王离军心不稳。 事实上,从后面的战事发展看,楚国的战略意图大体上实现了。 可是摆在楚国面前的难题是如何遣将派兵,当然,事情总会解决的,而且解决得非常之好。史记上是这样记载的: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彊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彊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 看来当时楚国朝堂还是有见识之人啊,不过君臣还有一点不便说出来。那就是怀王本乃项家所立,现在刚拿到兵权,自然不愿项羽再独掌强兵。如果遣项羽和刘邦一起入关,因为刘邦本是项梁部属,自然无法控制项羽,当然项羽残暴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实是实情,后来项羽的作为也证实了这点。 所以楚王决定,刘邦西征,宋义率项羽范增北上救赵。宋义因为预见到项梁的失败一时之间成了楚国朝堂里炙手可热的知兵人物。而这时怀王新收了兵权,自然也需要一个懂得军事又没多少背景的人来替他领兵打仗。 宋义这人嘴皮子肯定厉害,怀王与他交谈之后,很是高兴。估计他是一方面大吹了一下自己的军事造诣,另一方面又不失时机的向怀王表了一下忠心。 项羽虽然很郁闷,但对于热爱战争的他来说,北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是有激烈的战斗在等着他,二是还可以面对面的给叔父报仇。可是宋义呢,走到半路上他就不走了。他也想玩坐山观虎斗的把戏,还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来教导项羽。 就宋义个人的作为来看,站在他的立场上无疑是正确的。一是任秦赵相斗,坐收其利在理论上是正确的—那么多诸侯救兵不都是这样做的?二是以五万兵马击秦二十万虎狼之师(王离部),无意于羊入虎口;第三,他也给自己安排了退路,因为他派了自己的儿子去齐做相国。 问题在于他忘了要取得坐山观虎斗,“承其敝”的效果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争斗双方势均力敌,这样两败俱伤,第三方才能坐收渔翁之利;其次,己方必须十分强大,才能有机会控制局面。 可惜这两个条件楚国北伐之军似乎都不具备,宋义没有看到这一点。 可是,总会有人看到的,这就是集家仇国恨于一身的项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项羽跟宋义理论一番之后没结果,反倒被宋义的一道命令捆得更紧了。本身就憋屈郁闷得很的项羽解决问题倒也爽快,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宋义,夺了本是自家的兵权,然后渡河北去。接着就有了我们熟悉的“破釜沉舟”的故事。其实这样做项羽是有其道理的:首先,楚军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必须给军队以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的压力,并将这种压力激发成巨大的战力;其次,经过四五十天的磨蹭,估计楚军粮草也不多了;第三,杀宋义夺兵权已经得罪怀王和朝廷,项羽自己本身就没有退路。 接着历史上有名的,决定秦王朝命运的巨鹿之战开打了。 项羽身先士卒,以万夫莫当之勇连胜九役,绝其甬道,杀苏角,虏王离,大破秦军。我们细想一下,五万兵马对四十万,而且对方以逸待劳,为百战劲旅。要赢得这样一场战役,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时机,在正确的地点,进行正确的部署,发动致命的攻击—可是,这世间又有几人有这样的勇气,并做出这么多正确的决定呢。 这样的战事本只有大智大勇者方能为之,或许世间就只项羽有这样的胆魄和眼光。 一战之功,项羽灭王离,征服诸侯。 当然,巨鹿之战只是歼灭了王离部二十万人马,而章邯的二十万却损失很小。所以“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原来完全可以凭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多苟活几日,可赵高却嫌自己活得不耐烦了,逼得章邯投降了项羽。宦官就是宦官,雄不起来就看不到全局,只看到眼前咸阳宫那几亩土地。他不知道没了军队就灭不了蜂起的诸侯,灭不了诸侯你在咸阳就坐不稳。 其实这时项羽已经快缺粮了,再坚持一段时间,说不定因此军心不稳,加上他领导的本就是多国联军,就更加不好控制。如果咸阳城里的赵高和秦二世能够对前线军队多一些关怀和体恤,而不是冷漠,多一些鼓励和理解,而不是切责,那么事情还是有转机的。因为秦军的战斗力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章邯的指挥能力也是经过实战考验的。 如果章邯趁项羽断粮击溃其军队,迅速回师关中,前后夹击,一百个刘邦也跑不了。 历史,或许因此有另外一个样子。 可是,这时项羽做了一件在他看来稀松平常,但非常残忍的事情。因为秦军投降,人数庞大,加上诸侯的人马大多在秦地服过徭役,被秦人欺压侮辱过,所以这个时侯自然要发泄一番,造成两派的矛盾日渐加深。其实,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攻下了咸阳,即使没有,关中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完全可以考虑分批的遣散这些兵士,只要把军官抓在手里就是了。这样处理的话,那些分散的士兵闹不起事来,也完全不会对诸侯军队构成威胁。 可项羽是怎么做的呢,他可能一是嫌遣散、整顿什么的,或者约束诸侯的军队麻烦,二是自己本也对秦人有深刻的仇恨,所以就是简单的“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二十万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一样家有父母妻儿,亲人们也一样对他们翘首以望。可一夜之间,化作无数白骨冤魂。无论所谓的史学家如何对此为项羽辩解,他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而他的残暴滥杀,恰恰又是他最终走向穷途末路的重要原因。 战国四名将的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降卒四十万,最后在杜邮伏剑自尽。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坑杀秦卒二十万,最终自刎乌江。 这就是历史的宿命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项羽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江东子弟有余哀,君王卷土可重来?--漫谈项羽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易中天:项羽之死 |
下一篇文章: 一个准确预言了项羽必然失败的老女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