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唐五代词史论稿》
●冯京丽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家,其词开一代词风之先河,被后人誉 为“花间鼻祖”;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又与李商隐、段成式“时号三 才”,文称“三十六体”。无论正史、野史和诗话、词话,历代统治 阶级和封建文人都不得不承认温庭筠是个文学艺术的“天才”。可是,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却科场失意,仕途困顿,潦倒终生。然而对于温 庭筠的人生悲剧,后人于同情之中,又觉得这悲剧的发生是他咎由自 取,因为他“有才无行”。两《唐书》及各种杂史便记有温庭筠“无 行”的事例:少年时代客游狎邪;与贵胄子弟蒲饮狎昵;丐钱犯夜, 被击受辱;搅扰科场,为人假手;不拘细节,不修边幅;恃才傲物, 讥刺权贵;喜欢流行音乐,爱做恻艳之词,等等。千余年来,温庭筠 就是戴着这顶“有才无行”的帽子被人们欣赏着,品评着……
温庭筠果真“有才无行”吗?
在《唐五代词史论稿》中,作者对温庭筠的悲剧人生及其“无行” 形象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指出“我们似乎难以否认温庭筠在为人品行 方面确有可訾议之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问题在于我们还需要深 入分析温庭筠所谓的‘无行’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内涵”。比如,温 庭筠“搅扰科场”、“假手”“救人”之事。如果说温庭筠无行舞弊, 请他人为自己代笔,是想博取功名,这还于情理可通;然而,他为何 一次次地为他人“假手”“潜救”他人,既得罪了考官又于自己不利 呢?基于这种分析,作者以为:“这一方面表现了温庭筠对与自己具 有共同遭遇的儒门士子的同情和帮助,另一方面更表现了他对晚唐之 际腐败的科举制度的不满、嘲讽和抗议。”又比如,温庭筠的“恃才 诡激”、“讥刺”权贵之事。据史书记载,所谓的温庭筠“讥刺”权 贵之事,多为温庭筠讥刺嘲讽当时的权相令狐之事。那么,温庭筠 为何对令狐多有讥刺呢?这与令狐的妒贤忌能有关。温庭筠初入 京师时,曾一度与令狐饮博,令狐的书馆中也经常有温庭筠的身 影出没。但当温庭筠看到令狐只是想利用他善于填词假手进奉以取 宠皇上,对他的才华又有所嫉妒而丝毫没有赈济贫寒之意时,他也就 不免心存怨愤,任性而为了。这样也就触怒了令狐,令狐便更加 压制排挤温庭筠,温庭筠自然累举不第。温庭筠“有才无行”这顶 “桂冠”也是由令狐赐予的,似乎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再比如, 温庭筠“蒲饮酣醉”、“狂游狎邪”。作者认为,如果说青少年时代 的温庭筠有如此举动,是因为年轻人本性易于放纵的缘故;那末在温 庭筠到了四五十岁时,何以还不知克制检点自己呢?从这里我们可以 看出,温庭筠的“蒲饮酣醉”、“狂游狎邪”,实际上是他在遭受人 生的种种打击而又找不到出路时的一种失望消极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