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那个诗才辈出的时代,鱼玄机是脱颖而出的女诗人之一,因受到父亲的悉心栽培,五岁诵诗,七岁习作,十一二岁就已经小有名气了,被称为“诗童”。父亲去世后,因生存所迫,鱼玄机就和母亲搬进了长安东南角的平康里附近的一所破旧的小院里,当时平康里娼妓云集之地,母女就靠着给附近青楼娼家作些针线和浆洗的活儿来勉强维持生计。那时候的鱼玄机还叫鱼幼薇,不满十三,尽管生活环境恶劣,家境贫困,却依然遮盖不了她的才华和一派小美人的风韵。
深闺才女有人识
唐代是个靠才华就可赢得他人尊重的时代,美丽而聪慧的鱼幼薇应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她的才气引起了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的关注。
鱼玄机
被誉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是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屡试虽不第,温庭筠却是个甚为热心之人,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在一个暮春时节,已四十有余的温庭筠特意来到穷街陋巷中寻访未及十三岁的鱼幼薇。在一所低矮阴暗的院落中,温庭筠见到了这位女诗童,鱼幼薇虽然年幼,但眉宇间皆是灵气,且生得一派美人风韵。温庭筠深感这小姑娘生活的环境与她的天资是多么不相称,不由得油然而生怜爱之情。
温庭筠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小幼薇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过其实。小幼薇显得十分落落大方,毫无拘促为难的模样,她请客人入座后,站在一旁,扑闪着大眼睛静待这位久闻大名的大诗人出题。温庭筠想起来时路上,正遇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于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鱼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会儿,便在一张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诗,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诗是这样写的: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反复吟读着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这样的诗瞬间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让这位才华卓绝的大诗人叹服。从此,温庭筠经常出人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俨然成为了她专门的老师。
春心许恩师 飞卿不敢怜
已年近五十的温庭筠那时在鱼家,既像鱼幼薇的老师,又像父亲,有时候还像朋友。他不仅不收鱼幼薇的学费,反而常常帮衬着鱼家。
鱼家孤儿寡女的,鱼幼薇又情窦初开,渐渐把一颗春心暗许在了老师身上。这时温庭筠(见右图)却要去湖北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不得不离开长安。在一个叶落时分,鱼幼薇第一次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飞卿是温庭筠的字,鱼幼薇在借诗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对自己恩师的相思之声。但却不见雁传回音,如那落入湖中的石头,连水泡也未寻得。鱼幼薇不愿放弃,在一个冬夜,又写下《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鱼幼薇的如泣如诉的少女幽思,温庭筠不是不懂?但之所有不敢跨出那神圣的一步也是有他的原因的。
《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
温庭筠虽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因而还有另一个称号,谓之“温钟馗”。再加上两人年龄相差悬殊,温庭筠比鱼幼薇大了32岁,因此虽对鱼幼薇极其怜爱,却也只是怜在心间,不敢跨雷池一步,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温庭筠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