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词人温庭筠
|
温庭筠是晚唐时的著名诗人、词人,是唐太宗时任宰相的温彦博的裔孙。他一生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生活潦倒放荡,人到中年才任方城(今河南省方城县)尉(最小的官),后迁任随州随县尉(有的资料说他任方城尉在后)。 有关温庭筠的生平情况保存下来的资料不很多,大概同他一生没当过什么大官有关。后人对他生平的研究众说纷纭。就拿当随县尉的事来说,随州籍学者、人民文学出版社高级编辑顾学颉在他著的《温庭筠行实考略》中,认为温庭筠55岁时于咸通七年(866年)贬随县尉,卒于本年冬,这正是他在随州没留下作品的主要原因。著名学者夏承焘著的《唐宋词人年谱》认为,温庭筠48岁时于大中十三年任随县尉。后便被襄阳刺史徐商召为巡官。晚年任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最后流落而终。近年有学者考证温庭筠终年为68岁(870年卒)。 据史料记载,温庭筠生于太原祁(今山西祁县),这时家已没落。从他的诗句中可知,他随家曾在今陕西省户县郊野靠近杜陵的地方居住过。少年温庭筠十分勤学,才思敏捷,构思时有叉手而臆的习惯。每次考试,叉手而成八韵,因得名“温八叉”。据说他相貌奇丑,人称他为“温钟馗”。约在大中初年(849年左右)至京城长安,因文笔华丽,长于词赋而受到人们的一致推举。他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成为写景的名句。他性格狂放,恃才不羁,纵情放任,毫无约束,生活放浪,酣醉终日,常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屡举进士皆落第。有一次,他夜晚喝醉酒,被巡逻的士兵把牙齿打落。 温庭筠在仕途上虽不得志,但在文坛上卓有成就。他的诗以体物工巧,艳丽华美见长,在某些地方风格与李商隐相近,因而有“温、李”之称。他的诗歌成就虽不及李商隐,但他的词写得非常好。这同他长期出入歌楼柳巷,精通音律,熟悉词调有关,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被誉为“花间鼻祖”。他的词作对五代及宋词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足之处在于题材狭窄,多写妇女容貌、服饰、情态,风格浓艳,伤于柔弱。 温庭筠的著述很多,现存文31篇,诗310余首,词70余首,均见于《全唐文》、《全唐诗》、《温飞卿诗集笺注》等书中。 温庭筠在随州是否留下作品呢?虽从文字上没点明哪首诗词作于随州,但可从字里行间能有所发现。有学者认为,他有一首诗、一首词很可能作于随州,当然也不排斥写于襄阳(此后他曾寓居江陵)。《送人东游》诗写道∶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诗中提到“汉阳”,唐代在今武汉市蔡甸区设汉阳县。“郢”,唐代在今京山、钟祥设郢州,治所先在京山,后迁钟祥长寿。这首诗最起码说明写于湖北。他写的词《菩萨蛮》曰∶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词写一位女子的孤单处境和悠悠梦思怀念之情。词中提到“人胜”,即剪成人形的彩胜,古代妇女的头饰,正月七初人日,又称“人胜节”这天戴在头上。孝感一带传说,女娲从初一到初六这天分别捏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六畜,初七捏成人,人就诞生了,这天就成了人的生日。南朝梁代《荆楚岁时记》上说:“正月七曰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清同治版《随州志·风俗》中说“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视是日阴晴,以占疾病。”据老人们讲,旧社会初七这天,随州家家用芹菜、荠菜、菠菜、大蒜、香葱等合煮成羹汤,姑娘们这天要戴花、戴吊子、戴环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人胜”。由此可见,说这首词写于随州是有一定道理的。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温庭筠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唐代词人温庭筠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简析唐代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
下一篇文章: 【赏析】:过陈琳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