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人物;魏征
寻访地理:原平市桃园村
魏征生于河北,葬于陕西,这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但偏偏,在原平,却有个魏征墓。当地传说,魏征曾经在此地做过官,并造福一方。所以,当地人民在此地修建了一座衣冠冢。更可称奇的事情是,传说天下有三个桃园村,村村都有一个魏征墓,这其中的道理十分难解。
魏征是历史上敢于直谏的代表人物,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里面有他的一份心血。这样一位敢说话、敢说真话的名臣,留给后世多少感慨和嘘叹。所以,虽然他不是山西人,我们也进行了一次充满敬意的寻访。
以“直谏”著称,但那老人却称道他的“识时务”
山西有很多地方的名字起得都很美,比方说,有一年我们去阳曲,路上经过一站,叫徘徊寺,往上望去,是青砖古树的小庙,不由就想起“五里一徘徊”的佳句。中间歇脚的一个小村子名字叫思西,这名字念起来就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这次我去的那个村子也很好听,名字叫桃园。我到桃园的时候,已经是9月,看不到桃花烂漫,倒是村里有不少果园,虽有人看着,但看园子的人大多民风淳朴,心地厚道,对我们贪吃贪玩的行径视而不见。据村子里的老人说,桃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没什么关系,但很久很久以前,他们就叫这个好听的名字了。桃园的历史虽然悠久,却没出过什么名人,倒是据说埋在这里的有一位大大有名,叫魏征。据说天下有三个村子叫“桃园”,每个桃园都有一个魏征墓,我们来的就是其中一个。这个桃园村位于原平市的东面。村子地肥水美,我们来时正是九月,地里的庄稼熟了,谷穗连天的金黄,很是好看,村旁有滹沱河流过,因为上游修了水库,老人们说,水面比以前小多了,但现在依然有丈余宽的水面,而且水质清澈,河的两岸是上世纪50年代村里组织种下的防护林,树种多半都是白桦,一棵一棵身姿挺拔,树林里几头老牛在悠闲地吃草。魏征墓就建在村旁河边的梁上,没有我想象中的气势宏伟,不过是一个大大的黄土丘,没有一点气派,土丘的边上,县文化局立了一块石碑,注明魏征墓,为县保护文物。
魏征最有名的当然应该数“以人为镜”,不过,桃园村里带我们来的那位老人可不这么认为,老人说,你知道魏征这个人最大的长处是什么吗?是识时务。老人坐在沙地上,娓娓道来。
一生事三主,魏征终于找到了他的“真命天子”
魏征家是书香门第,父亲还当过县官,只是父亲为官清正,又死得早,所以从小魏征家境贫寒,魏征呢,又只喜欢读书,不愿种地,所以一直到30多岁,他都过着蛮清苦的生活,但他胸怀大志,狂览博识,虽然贫苦,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能做大事业的人。果然,他被瓦岗英雄李密看中,来到军中。可惜,李密虽然看中了魏征的才华,但大概是像唐玄宗喜爱李白,把他当成了吟诗作对的文人,用来给自己的休闲时间写小曲子。魏征当然不甘心,他可不想只是做个文艺青年,再说他那时也老大不小了,前两天热播的电视剧《唐王李世民》里把魏征演成一个翩翩美少年,那纯粹是胡扯,实际上,魏征被李密看中的时候已经38岁,跟上李世民的时候,都奔50了。
魏征几次卓有见识的进言都没受到李密的重视,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攻打瓦岗两军两败俱伤,死对头王世充,却厉兵秣马,乘机来犯,魏征建议瓦岗先按兵不动,进行休整,待王世充粮尽就会不战自退。到时再追而击之,一定能取得大胜。但单雄信等大将哪能看得起这无名书生,结果瓦岗大败,无奈之下,李密带着两万人马,西入关中投降李渊。魏征也跟随李密,一起来到新建的李唐都城长安。不久李密不甘心,兵变被杀。魏征一易其主,跟了唐王李渊,而且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并慢慢为太子李建成所器重。魏征曾有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提议,就是建议李建成杀了弟弟李世民,那样皇帝的宝位就无忧了。李建成没狠心,结果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逼李渊退位,当上皇帝。李世民事后还质问魏征,你干嘛挑拨我们兄弟的关系?魏征坦然地说,李建成若听了我话,不就不会落到被杀头了么?李世民欣赏魏征的才华,魏征的直言坦荡,魏征也服气李世民的肚量胸襟,魏征再易其主,跟了李世民,从此成就一番君臣佳话。
在人的情感里有一个字提起来就让人敬重,那就是“忠”字,“从一而终”一直是人们最向往的感情,不管是爱侣,是朋友,是知己,还是君臣,能执子之手,从此甘苦相随,是最幸福的事,但好像那总是很难。从这个字来说,魏征显然不算“忠”臣。良禽择木而栖,魏征显然是个“识时务”的人。
当言不当言,魏征非常清楚。这也是“识时务”的一种
魏征的“识时务”当然不局限于怎么样给自己找个好“东家”,还有就是君臣的“相处之道”。魏征被誉为“人镜”,大臣里的标兵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些至理名言,早就流传千古。《谏太宗十思疏》,据说是在韩国企业家中必看的读物。然而,做个良臣,直言敢谏,并不是容易的事。皇上握着他的生杀大权,稍不留意,便会掉了脑袋。所以直谏还必须会说。
“贞观之治”后天下太平,民间称颂太宗为秦王时所立下的显赫战功,有《秦王破阵乐》流传,后经太常所属官署改编为乐舞大曲,常于庆典宴会时演奏。贞观七年(633)正月,此曲更名为《七德舞》。魏征希望太宗理政以“偃武修文”为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