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初年,增设相位,集思广益,为“贞观之治”莫下了基础。大臣魏征(公元580~634 年),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初政治家。
在“玄武门兵变”之前,为太子建成洗马。太宗即位后,对他的才能十分欣赏,拜魏征为谏议大夫。于是他开始参予朝政的一些重大的决策。后 一度拜相任侍中,封郑国公,成为唐太宗的得力助手。魏征不但有卓越的文治武功,而且还有一套系统的政治思想。他总结了历代治国安邦之道,其功绩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是不可比拟的。
魏征在唐初的“贞观之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以讽谏出名,被誉为“前代伊臣一人而已”。他曾多次谏上太宗意气用事,有时甚至令太宗下不了台。魏征还注重提醒大宗要防微杜渐,善始善终。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魏征上“不克终十渐”书,对李世民的政绩提出尖锐的批评。魏征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曾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著名的政治谏言。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正月,魏征病危,太宗关切问候,并赐以药饵。魏征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官员都去吊丧,并赠给羽藻鼓吹,还允许魏征陪葬昭陵。对于魏征的功绩,太宗曾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魏征殁,联失一镜矣!” (来源:插图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