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心
2004年12月20日的《人民日报》“思想纵横”版登载了邵景均先生的文章《胸怀与事业》,读后很受感触。古往今来,多少杰出人物因为胸怀博大,能容人,能用人,成就不朽的伟业。反过来,又有多少人因为小肚鸡肠,妒贤嫉能,而使事业归于失败?!
邵先生文章中列举了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事迹故事。魏征进言 献策,太宗并不是“从柬如流”,有时也是非常讨厌这个“乡巴佬”的,气愤的非要杀掉他。可见魏征的处境是十分危险的。幸运的是太宗还是清醒和冷静的。最终按照魏征的“正确意见”办理了,所以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一代名君与一代名臣也名垂青史。古语云“好问则大,自用则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确,有容人之心,用人之长,是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但是我想从魏征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就是如果魏征不坚持,那么结果会怎样?
魏征的诤言、忠言往往都是直面现实的,实事求是的,说的是真话,是实情,他的目的就是为维护唐朝的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的生计生活着想的。“伴君如伴虎”,“忠言逆耳”,魏征不是不明白的。他十分清楚自己的言行可能招致什么样的祸患与危险。
恐怕那时向太宗皇帝说好话的人、报喜不抱忧的人有很多,因之而获得封赏,加官进爵。但是魏征是一个谏臣。皇帝给他这个职位就是给他坚持说实情、讲真话的权力。坚持把真话、实话,有利于江山社稷、有利于国泰民安的话说出来的权力。这个权力的行使,魏征还是有很大的主动权的。他可以“轻描淡写”,也可以“三缄其口”;他可以“王顾左右而言它”,也可以吹风说“天下太平”,那样他可以避免很大的风险,而且说不定还会讨得皇帝的欢心,得到许许多多的赏赐……
设想推断,如果魏征不坚持,那么还会有“贞观之治”吗?那样的政治清明,一年只6个人执行死刑的局面能出现吗?唐朝的历史辉煌和业绩,如果没有魏征那样敢于说真话、坚持说真话的大臣,恐怕是不会那么顺畅的。
我们党历来主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张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主张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反对教条主义、官僚主义、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这是我们干成事业的基本前提。说真话、实话不是那么容易的,正是因为难,所以才可贵。我想到彭德怀同志、想起郭光允同志,他们坚持讲真话、实话,可贵的真话、实话才能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繁荣。
提倡讲真话,就要创造坚持讲真话的环境,坚持发扬民主。民主是讲真话和实话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啊,如果魏征不坚持,谁会知道结果怎样?历史不能假设,时光不能倒流。但是,如果郭光允不坚持,说不定程维高还高高在上,衷饱私囊,损害党的形象,侵吞国有资产,侵犯人民的利益,再进一步说,说不定程维高还能往上爬,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更多更大的危害!假如他们没有坚持,那会是历史的损失。
我们需要容人的胸怀,成就伟大的事业。可是我们的时代发展进步,我们的政治文明发展进步,我们更需要创造一个让魏征、郭光允们敢于坚持的大环境。那样就会有更多的魏征或者郭光允们坚持下去。那是我们党的福音,是我们国家民族事业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