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原平市东约4公里,紧挨滹沱河西岸,横亘着约5公里的两道坡梁:一条叫张村梁,一条叫桃园梁。说也奇怪,在两梁之间,还有一个孤独的小丘陵,上面有一个村子,叫小库狄。听老人们讲,这叫“二龙戏珠”,自古以来,这二梁一珠将泛滥的滹沱河水堵了个严严实实,才使河西岸的居民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可就在这个梁的南部,至今还有一个直径约百米左右的圆形堡子,顶宽约二米,底宽约五六米,全部用黄土夯实,进入堡内,平坦如砥,春天芳草萋萋,夏日百花争艳,秋季红红的酸枣任人收打,冬季荒草衰竭,任风摇曳。
堡子西面是梁上一望无际的田野,东面是浩浩荡荡的滹沱河水宛如一条彩色飘带蜿蜒向南而去。当游人进入堡子里面,一眼就望见北侧立有一块石碑,上面赫然刻着“魏征墓”三个大字(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新立)。
墓冢位于堡子东面,周长约有20米左右,冢顶离地面二米之高。冢东面有二丈有余的深崖,人要下看,不由毛骨悚然。千余年来,它俯视着滹沱河水对这里居民的养育之恩。若从河滩下面向上看去,也使人望而生畏。据说,在“文革”时期,有人曾在这里盗挖下一丈有余,结果一无所获,至今痕迹犹存。
据史载: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开国名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祖籍河北巨鹿人,后迁到河南省内黄县。曾以直言诤谏著称,陈谏上书达200余次,殁后,唐太宗撰书碑文,并对众臣说:“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那么为什么魏征墓冢就选在桃园村南的这道坡梁上呢?说起来也真叫人疑窦丛生。据清光绪年间《续修崞县志》载,现在邵家寨有“魏征庙”(亦称龙泉寺),传说,郑国公魏征曾带兵驻此,因天旱缺水,魏征以剑插地,泉水涌出。百姓感其恩,就在泉左修了“魏公祠”,至今犹存。又载“唐林故城,在县治55里(指原崞县城)。”遗迹尚存。……据老人们讲,在民国年间,在这里曾挖出一块绞龙碑头,上面书写着“大唐魏公纪公之训”八个大字,后被收集到崞县文庙存放。
从以上所述,可以充分说明,在唐太宗时期,魏征极有可能来过崞县(现在原平市),并为这里造福一方。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在离原平市4公里,原唐林故城2公里之遥的这个梁上竟然建起了魏征墓呢?有人说,这是衣冠冢;也有的说,这是为了迷惑盗墓者,在此修了一座衣冠冢;也有的说,天下三桃园,每个桃园村都有一座魏征墓等等,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不管怎么说,这座千年古冢是为防止滹沱河泛滥的洪水淹没农田默默地守候在这里的,同时也不时引来一些旅游爱好者前来这个安静、寂寞的古墓之旁,纪念这位敢于直谏,勇于说真话,坚决不说假话的唐朝开国功臣……
邢玉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