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秋金鉴”、大唐名相魏征为代表、祖籍河北省晋州市的巨鹿魏氏,是中国众多泱泱大姓、名门、望族之一,在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史册记载中,可谓良相贤臣累世辈出,名士英才历代相继。突出的表现为:从在周武王伐纣时任太傅(即后世的宰相)的毕公高(周文王之十五子)开始至明清,先后有魏舒(献子)、魏曼多、魏奇在晋国,魏齐在魏国,魏冉在秦国,魏相、魏愉在汉朝为相,魏晋南北朝有魏兰根和魏收,唐代更有魏征、魏谟(魏征五世孙)、魏元忠、魏玄同、魏知古、魏扶六人为相,宋代有魏仁浦、魏杞、魏良臣三
人,金有魏子平,明有魏藻德,历代为相者共有二十一人之多,在中华姓氏中实属罕见。另外,在中国现存的《二十四史》中,有六部(《魏书》和《五代史》)是由魏收、魏澹和魏征编纂的,占了古代正史总量的四分之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类的富强文明,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举世公认的贡献。
在魏氏家族的历代名人中,除了二十一位名相之外,还有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的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西汉开国元勋、高梁侯魏无知,巨鹿魏氏始祖、西汉曲阳侯、巨鹿太守魏歆,初居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州市,)后建堂号为“巨鹿堂”,任城魏氏始祖、任城太守魏汉,家于任城(今山东省微山县),后建堂号为“大名堂”;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氏族人,例如炼丹术家魏伯阳(会稽上虞)。三国时,有蜀将魏延,吴国魏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攀(魏氏西祖魏植之孙)、魏钊(魏征曾祖)、魏彦(魏征祖)、魏鸾、魏季景、魏子建(魏收父)、魏惇(魏收族兄)、魏长贤(魏征父);隋代的魏澹(魏收族弟)、魏德深(任贵乡长)、魏刀儿(农民义军首领);唐代魏征的长子魏叔玉(袭爵国公),次子魏叔琬(书法家),三子魏叔璘,四子魏叔瑜(其子魏华及甥薛稷,皆为书法大家)。在唐代除魏征六人为相等众多仕者外,尚有王屋山人魏万(为李白出文集者)、魏奉古(援笔倒书的“聪明尉”)、魏晋孙(花鸟画家)、魏谷倚(时称北京三杰之一);宋代的魏氏名人颇多,首推经学大师魏了翁及从弟魏文翁和子魏国梁、魏必大、魏国佑,其孙魏天忠等人,文艺家有画家魏道士、魏燮,诗人魏庆之等;辽代的魏氏名人有魏璘;金代有魏全、魏道明,魏道严、魏颜、魏卡;元代有魏中立、魏文昌、魏璠、魏初、魏强益等;明代有魏允贞昆仲、魏良弼昆仲、魏大中父子以及魏中贤;清代的魏氏名人主要有经史学家魏一鰲,温州镇总兵魏大斌,诗人魏允丹、魏允枚昆仲,闽浙总督魏元良,魏际瑞昆仲及父子,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魏裔介父子,温州道台魏喻义(贵阳人),清初直臣之冠魏象枢父子,易学家魏枢,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是与龚自珍并称“龚魏”的今文经学派领袖。他根据林则徐主持评著的《四洲志》稿本,参考历代史书和中西著作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倡导改革变法,对后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有一定影响,被后人称为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杰出代表之一,还有文学家魏秀仁,戏剧家魏长生(秦腔),医学家魏之琇等。
正如《世界魏氏宗亲之歌》所颂扬的那样:
巍巍魏氏,炎黄发皇。
毕万肇基,忠义相传,
文治武功,华夏增光。
功宗显赫垂青史,重德纳贤绩辉煌。
巍巍魏氏,叶茂枝繁。
孝悌斯崇,仁德留芳,
九州四海,皆有亲人。
承先启后继祖德,敦宗睦族放光芒。
为了拓展、弘扬魏征精神,建设、发展魏征文化,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和国际性的经济、文化、宗亲、乡谊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交流,中国魏征学会筹委会、河北省晋州市魏征研究会的一百一十八名学术顾问和全国各地的八百六十八名常务理事、理事、会员,按照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魏公先庙碑》文、《魏书》、《北史》、《北齐书》等史籍的记载和《校勘记》中的有关考证,参阅《晋县县志》、《畿辅通志》、陕西《澄城县志》等方志,结合1990年发现的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魏氏《四修祖谱》和咸丰年间编纂的《五修祖谱》以及2000年台湾魏氏宗祠巨鹿堂魏公盛祭祀公业庚辰年重修《魏氏大族谱》,并且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四川、陕西、贵州、新疆、黑龙江、台湾、香港、澳门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的魏征后裔密切联系,通过多条渠道、多种形式提供的多个方面的有关文图资料,经过二十余年的搜集、整理,反复地比较、校对、并多次进行补充、修订,终于绘制出了从魏氏以前第一血缘世祖轩辕黄帝开始(公元前2697年),经第二十世祖毕公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周武王之相,封于毕地)裔孙毕万(公元661年,任晋国大夫,受封于魏地)为魏姓第一姓祖,至魏氏巨鹿堂先祖魏歆及魏钊、魏彦、魏长贤、魏征至今,跨度四千余年,一百三十八世(以魏征为界,前七十四世,后六十四世)的《魏征家族世系表》,可以为海内外魏征后裔认祖归宗,编纂家谱、族谱,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依据,并为《中华魏氏宗族总谱》的编纂和出版,尽一份微薄之力。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在海内外魏征后裔中,引起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
据多种史籍记载,对魏氏的“魏”字的涵义,主要有四种解释:一是,《说文》释曰:“魏者,高也,大也”,与《古文》所言“巍巍乎”之巍意相同,且乃古“巍”字的缩写;二是,另据《逸周书谥法解》五十四之谥示,魏即“克威捷行”(意为有威面敏行)、“克威惠礼”(意为虽威而不逆礼),两者合之,即为“有威敏行,蕴威惠礼”曰“魏”;这里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