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国魏惠王
|
吩咐,在强国中率先以臣子的礼节对待魏惠王,同时向魏惠王进贡非常贵重的礼物。魏惠王对秦国很满意,也要求其他大国要象秦国一样向魏国进贡。齐、赵、韩、楚等强国都有怨言。 魏国的旧都安邑在魏与四国大战时被秦、赵联手攻破,暴露出了防守上的问题。安邑的西边有黄河天险和魏国的河西郡,是比较便于防守的。安邑的南边是中条山和黄河大拐弯处,防守上也有保障,而且通过轵道,可以与魏国的河内直接交通。安邑的北边是魏国的智地,而且有汾水和吕梁山可做屏障。安邑的最大威胁是在东边的上党地区。上党属于太行山区,地势十分险要,有以天为党之称。上党本来由韩国和赵国控制,后来在魏惠王的压迫下,赵国才同意用泫氏同魏国交换四个城邑的换地协议,魏国才在控制太行山东西交通的上党地区占有了一席之地。泫氏的北面是赵国的上党郡,南面是韩国的上党郡。安邑之所以失守,最大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于西边的秦国方面的进攻,而是赵国从安邑东边的上党出兵切断了安邑同泫氏的联系,向安邑的背后插了一刀。安邑守将没有充分估计赵国从上党袭击安邑背后的威胁,分兵出轵道救援大梁造成安邑守卫力量减弱也是安邑失守的一个重要原因。 魏惠王向赵国提出以魏国河西的上郡与赵国的上党交换。这是一个严重危害赵国国防利益的苛刻要求。赵国的上党郡是赵氏家族发达之地晋阳的南部屏障,从上党可以一路无阻的北上晋阳。赵上党还是都城邯郸的西部屏障,赵国正是凭借上党才能抵挡秦国、魏国和韩国从西面向邯郸的进攻。上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可以用寸土必争来形容上党的重要性。赵成侯在被魏国击败后郁闷而终,赵肃侯即位。赵肃侯即位的第二年就与魏惠王在阴晋相会,表达自己对魏惠王的敬意。此次魏惠王要用上郡换取赵上党,固然可以保障魏国河东、河西的安全,但却剜去了赵国的心头肉。如果同意用赵上党同上郡交换,就意味着邯郸和太原的大门钥匙交到了魏惠王的手里,赵国离亡国也就不远了。赵肃侯与大臣们决定宁可玉碎,也不能答应这个亡国的换地协议。 出于同样的考虑,魏惠王向韩昭侯提出了用魏国的河西郡与韩国的上党郡交换的换地要约。韩国的上党郡与赵国的上党郡一样虽然不是一个很富庶的地区,但却由于重要的战略位置而被韩国所珍视。对于韩国在河南富庶的郑版块来说,上党版块是其安全的重要保证。 韩国和赵国只要有一家答应魏惠王的换地要求,魏惠王就算是达到了目的。结果,韩国和赵国都拒绝了魏惠王的要求,让魏惠王大怒。韩国和赵国也知道拒绝魏惠王的后果,他们同秦、齐的联系更加紧密了。魏惠王已经发号施令惯了,韩国和赵国这两个曾经被魏国打得服服帖贴、委曲求全的手下败将竟敢违抗大魏的命令,让魏惠王怒不可遏,决定要好好教训一下他们。 魏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3年),魏惠王命令太子申伐赵。在战争初期,赵军一度占有上风,打到了魏国的首垣。但是很快就被太子申扭转了战局,赵军战败,被太子申一路撵回邯郸。赵肃侯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命田忌率军驻于齐、卫边境。四国攻魏战败后,齐威王为当初自己决策弃赵攻魏失误负责,没有追究田忌的责任。此次战端又起,齐、秦、赵、韩不堪魏惠王的一再求索,再次结成反魏联盟,结果赵国三下五除二就被魏国打败了退保邯郸。齐军与赵军遥相呼应,牵制太子申。太子申退回魏境,以观齐军。 魏惠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命令庞涓伐韩。韩国五战五败,求齐国从东部牵制魏国。齐威王命田忌向太子申发起攻击,魏军与齐军在魏国境内发生大战。赵肃侯重整赵军准备助战。魏惠王命令庞涓尽快结束对韩战争,助太子申与齐军作战。秦孝公由于有了上一次的惨痛教训,听从商鞅的建议,决定先坐山观虎斗。楚宣王出于与秦孝公一样的考虑,坐观事态发展。 魏惠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1年),庞涓制服韩国,迫使韩昭侯同意魏国的换地要求,进军东部战场,与太子申合战田忌。 庞涓到达东部战场后,魏惠王指定太子申为上将军,统一指挥两军。 庞涓自为将以来,就一直归魏惠王直接指挥,虽然也有过与太子申联合作战的时候,但却是各自军中的主将,彼此从来没有出现过隶属关系。庞涓出身平民,由于战功卓著、为人忠厚而被魏国的平民大臣奉为领袖,庞涓也多能为平民大臣出头争利。而太子申自幼生活在贵族群体中,与平民大臣的来往不多,为太子后,在贵族的簇拥下成为贵族大臣的首领,自觉不自觉地与平民大臣有了隔阂。太子申与庞涓本来没有恩怨,但由于各自所处的位置而很少来往。太子申与庞涓本都是宽厚之人,但由于政治立场不同,而且在军事上互不服气,彼此间有抵触情绪。庞涓此时已是各国公认的第一战将,从来都是以主将的身份指挥作战。此次魏惠王不仅没有让庞涓为主将,而且还是归与庞涓有敌对情绪的太子申领导,使庞涓对魏惠王的这种安排很有意见。 庞涓的不满完全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太子申经常带兵打仗,在庞涓眼里,太子申主要是一个军事将领。而在军事上,庞涓是无比自信的,他认为从军事才能和战绩来说,太子申没有资格指挥自己。而从太子申的太子身份来说,庞涓认为打仗不是面子工程,不是为了好看,凭贵使能的做法是很危险的。而且,即便是魏惠王指挥庞涓也不过是宏观调度,对于太子申凭借太子身份对自己耳提面命,庞涓是很有些不服的,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耻辱。 而贵族大臣们为他们的领袖太子申出任平民大臣领袖庞涓的主将而感到高兴,认为这是魏惠王支持贵族大臣压倒平民大臣的一次重大政治胜利。贵族大臣为太子申打气,平民大臣则为庞涓鸣不平,派系斗争的刺激使庞涓与太子申的敌对情绪更严重了。 魏惠王对庞涓与太子申的这种安排,有他的一番道理。此时的魏惠王已经是一位八十岁的老人了,虽然他的身体很健康,但对于自己的身后之事也是越来越关心了。魏惠王本人就经历过与公仲缓争立而造成的严重内乱。如果不是赵国与韩国对魏政策的意见不一,魏国恐怕就此灭国了。这个经历让魏惠王异常重视接班人的问题,决心为了继任者能够稳定顺利地完成权力交接而在生前就帮助太子申建立巩固的政治优势。而这需要削弱另一方的力量,加强太子申的实力。太子申的支持者是贵族集团,为此,魏惠王决定抑制平民大臣,帮助太子申树立威信。当初魏文侯让魏武侯位居吴起之下,使魏武侯的威信受到影响,直到即位初期还不能建立权威,平民大臣一度出现失控的局面。这件事给魏惠王的印象太深了。因此,魏惠王为了帮助太子申树立权威,而让庞涓位居太子申之下,归太子申领导。魏惠王的这个决定的政治意图超出了军事斗争的实际需要。 魏惠王为太子申建立权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魏惠王五十二岁才登上君位,此时已八十岁,太子申也已接近花甲之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太子。而且魏惠王的身体很健康,太子申离即位之日尚远。倒是太子申染有多种病症,让人担心。太子申能力出众,宽厚仁孝,是魏惠王最欣赏的一个儿子。魏惠王担心太子申会先于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魏惠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安国魏惠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魏惠王人物简介 |
下一篇文章: 资料:《黑色裂变》出场人物--魏惠王 |
|
|
|